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信息公开 > 环境保护 >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信息

清远市佛冈县中核汇能乡村振兴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一期)220kV中核水头升压站至潖江站线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的公示

发布时间:2022-12-16 17:25:09来源:清远市生态环境局佛冈分局访问量:-字体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清远市佛冈县中核汇能乡村振兴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一期)220kV中核水头升压站至潖江站线路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2年12月16日至2021年12月23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清远市生态环境局佛冈分局行政审批股,邮编:511600

联系电话:0763-4275024

传       真:0763-4278030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清远市佛冈县中核汇能乡村振兴农光互补光伏电站(一期)220kV中核水头升压站至潖江站线路工程

建设单位:

  佛冈汇能能源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石角镇、水头镇境内

环评机构:

  广东思创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项目输电线路工程起于220kV潖江站(地理坐标:东经113度29分58.570秒,北纬23度51分52.265秒),止于220kV中核水头光伏升压站(地理坐标:东经113度38分24.176秒,北纬23度53分15.205秒),途经广东省清远市佛冈县石角镇、水头镇境内。

  本线路工程为220kV中核水头光伏升压站至220kV潖江站单回架空线路,线路段全长22.37km,曲折系数1.59;导线2×JL/LB1A-300/40型铝包钢芯铝绞线,采用双分裂设计,子导线分裂形式为垂直排列,分裂间距为500mm。

  工程新建铁塔63基,其中单回路耐张转角塔22基,单回路悬垂直线塔41基,新建塔基征地面积合计8250平方米。基础采用掏挖基地、人工挖孔桩基础形式。沿光伏电站至220kV潖江站新建线路2根48芯OPGW光缆,为2根48芯OPGW-120-48-2-4光纤复合架空地线光缆,形成220kV光伏站至潖江站2回光缆路由,光缆路径长为2×22.5km。另外,沿光伏升压站至羊角站采用水泥杆方式建设1条24芯ADSS光缆,形成光缆升压站至羊角站1条光缆路由,新建光缆路径长约12.5km。

  项目总投资为25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为70万元。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环境空气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根据《报告表》,项目施工期产生的运输、施工燃油尾气、施工扬尘,建设单位在落实好相关文明施工及施工管理情况下,对项目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较小。

  项目运营期不产生的废气。

(二)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根据《报告表》,项目施工期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均就近租住民房,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当地已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施工期产生的废水类型主要为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地基开挖产生的泥浆,地基开挖产生的泥浆收集后经沉淀池进行沉淀处理,其中上层澄清液可回用作为降尘喷洒用水,下层用于施工完毕后覆土回填,不外排。

  项目运营期不产生废水。

  此外,结合《报告表》分析,项目输电线路与生态保护红线区域(放牛洞水库)相距40m,线路工程的施工点较为分散,各基站施工期较为短暂,且不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区域,线路建成投运后不产生废气、废水、固体废物,不设置排污口,因此对生态红线敏感区的影响不大。

(三)声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影响

  根据《报告表》,建设单位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落实好相关的文明施工及施工管理情况下,施工期产生的施工机械噪声对区域声环境质量及周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较小。

  运营期产生噪声主要来源于线路电晕放电,经类比监测分析,类比线路监测结果显示,不同段线路噪声可分别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2类、3类、4类标准要求。

(四)固体废物污染治理措施及环境影响

  根据《报告表》,项目施工期生活垃圾及时清运至环卫部门指定的地点安全处置;废弃土石方、建筑垃圾清运至政府指定的合法消纳场处理,对项目区域的环境质量影响较小。

  项目运营期不产生的固体废物。

(五)电磁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及环境影响

  根据《报告表》,项目建成投产后,电磁产生源有架空输电线路,通过理论计算预测,本工程架空线路建成后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均能够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频率为0.05kHz的公众曝露控制限制值要求。

(六)生态环境修复治理措施及环境影响

  根据《报告表》,项目施工期针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临时占地、永久占地进行植被恢复,在落实好相关的生态修复措施后,对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小。项目运营期定期对线路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和防护措施进行检查,运行过程不会改变当地的动植物分布,不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相关附件

返回首页
粤省事
粤省事
政务微信
佛冈发布
(中共佛冈县委宣传部主管)
旅游美食
佛冈旅游美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