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佛冈 > 佛冈旅游信息 > 全域旅游 > 创建工作

佛冈召开全域旅游务虚工作会议

发布时间:2020-02-15 15:57:17来源:佛冈县融媒体中心访问量:-字体

  2月14日上午,县委副书记、县长蔡旭东,县委副书记刘世明召集文广旅体、人社、汤塘镇、史志办及融媒体中心负责人在人民中心召开全域旅游务虚工作会议。



  会上,各部门相关负责人在文化、宣传、人才等多方面进行充分交流,详细讨论县内全域旅游路线设计,为我县全域旅游打造出谋划策。刘世明在会上指出,我县各类型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要充分利用历史文化、红色革命等资源,打造我县特色旅游产业。

  


  蔡旭东表示,温泉作为我县独有的资源,要充分利用,在泉眼边建立温泉文化长廊,以温泉文化带动旅游发展。我县要以拿下全域旅游招牌为目标,善用现有的资源,推动各大中小旅游景区景点发展。同时,通过“粤菜师傅”等相关培训比赛,推广佛冈美食,以带动我县的经济文化发展,努力达到融合佛冈,融进广清,融入大湾区。


  近年来,旅游业不断发展,逐步成为县域的优势产业,并获得国家级、省级的多项荣誉称号。


  至2018年,佛冈县继续保持“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强县”“国际健康养生示范基地”“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县”和“广东省旅游创新十强县”等荣誉称号。在发展全域旅游的过程中,佛冈县仍存在旅游设施不完善、旅游管理水平不高、旅游品牌效应不强等问题。2019年起,佛冈县紧紧围绕县内乡村、温泉、康养品牌特色,在构建全域旅游机制体系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开创全域旅游建设发展的新前景。


  佛冈旅游资源丰富


  佛冈县县内旅游资源遍布全县各地,最显著的特点是自然风景、风俗民情和乡村文化。佛冈县的“山、川、风、物”(山岭、河流、风俗、事物)彰显出佛冈县全域旅游特色。


  在“山”方面,观音山主峰亚婆髻海拔1219米,为县内最高峰,且形似观音大士仰卧(自古称为“天成佛像”),“佛冈”(县名)因此而得名。观音山山景奇异,动植物种类繁多。在清代有“观音山十景”之称,为翠鬟峰、岐指岭、俗仙池、飞鹅岫、观音石、童子石、醉翁石、将军石、勒马石、晒禾石。县内第二高峰为通天蜡烛(山名),海拔1047米,形似蜡烛直插云天,因潖江发源于此山,“水头”(镇名)因此而得名。


  在“川”方面,有潖江、烟岭河,流经全县各地。潖江、烟岭河为佛冈县中南部、北部的“母亲河”,河道迂回曲折,两岸风景秀美,形成一幅河流水系与山脉田野结合的天然风景画。在清代,就把县内这种青山绿水的风景归纳为“佛冈十景”,分别是文笔东擎、榜山西列、羊角归樵、龙潭飞瀑、雁岩石室、马寨甘泉、丫髻古碑、飞桥双柱、禹门鱼跃、神石滩潆。



  在“风”方面,县内民情风俗多样,人文资源丰富。至2018年止县内有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其中省级2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豆腐节、舞被狮。



  在“物”方面,全县有古村落700多个,其中被评为国家级和省级古村落5个。古村落中的上岳古民居,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该村起建于元末明初,它的十八里分布、镬耳楼古建筑群和广府文化,使之成为省内甚至全国独具特色的醉美乡村。



  县内温泉十分丰富,10处温泉分布于全县各镇,其中汤塘温泉(汤塘镇由此得名)属高温珍稀氡温泉,水温达80摄氏度以上,日涌量2000立方米以上,是广东省著名的温泉。



全域旅游前景展望

  构建旅游体制机制体系。以提升“乡村·温泉·康养”品牌特色为中心,坚持全景化打造、全资源整合、全产业融合、全时空覆盖、全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六全模式”,以“产、城、旅”一体化的旅居城镇化路径,着力营造“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发展环境,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全面推动佛冈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努力建设具有全省意义的全域旅游“佛冈样板”。


  构建旅游资源开发体系。按照“全资源整合”模式,围绕县内“山、川、风、物”资源,把提升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品牌特色作为建设发展的重点。通过依托观音山、羊角山风景区和潖江、烟岭河沿岸的生态景观,打造潖江水韵精品风情带、烟岭河乡野精品风情带,突显乡村的环境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特点;通过依托温泉旅游度假区和汤塘国际温泉小镇的带动辐射作用,突显温泉的市场效应;通过依托县内的人文资源,丰富乡村旅游的内容,突显乡村历史文化特点。通过旅游资源开发,构建全县“1+2+7+3”的景区景点体系,即1个核心景区(温泉文化景区)、2个重点景区(创意农业、乡村度假景区)、7个特色景区(宗教文化、生态休闲、新农村风情、山地运动康体、文化主题公园、古村文创休闲、体育运动康养景区)、3个主题展馆(加多宝企业博物馆、温泉博物馆、农业博物馆)。


  构建配套设施体系。按照“全景化打造”“全时空覆盖”的模式,通过加快道路建设,全面提高旅游交通的通畅度,实现城镇至景区、景区之间以及景区至景点之间交通的无缝对接,重点项目是境内各层次公路建设。通过建立完善县级旅游服务中心、村级旅游集散与咨询服务体系,实现县内城镇、景区和线路旅游咨询服务全覆盖,重点项目是建成县级旅游服务中心、汤塘和迳头乡村旅游服务中心。通过建设“快行漫游”的旅游通道,为游客集体观光游和自驾车、自行车游以及漫步游提供便利,重点项目是建设交通干道、景区通道和人行绿道。通过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实现旅游场所公共信息信号全覆盖,重点项目是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整合生态环境和卫生、医疗、体育设施,增强健康养生旅游基地的功能。


  构建旅游产业融合体系。按照“全产业融合”模式,通过实施“旅游+”和“+旅游”规划,推动旅游产业全覆盖。“旅游+”重点是旅游+工业、旅游+农林业、旅游+体育、旅游+美食等;“+旅游”重点是乡村振兴+旅游、美丽乡村+旅游、扶贫开发+旅游等。通过产业融合,推进旅游产业效能的增强。


  构建旅游产品提升体系。按照“全时空覆盖”模式,有效整合“食住行游娱购”各类旅游产品,提升产品品质。重点是优化温泉康养、乡村休闲、康体活动及专项服务等4大类型旅游产品,形成高中档产品匹配、城乡产品均衡、四季产品齐备、天然产品与加工产品兼具的旅游产品体系,以满足各类型游客的需要。


  构建旅游营销策略体系。按照“全社会参与”模式,加强旅游产品宣传、推介、供应以及后续服务等方面工作。在采用传统营销策略的同时,采用“互联网+”“微信+”“手机+”等现代化营销策略。重点开展“乡村休闲、温泉养生、康体运动”3大核心品牌宣传推介,增强旅游营销成效,提升旅游产品的市场化程度。


  构建旅游管理服务体系。按照“全部门联动”模式,各相关部门按职能开展对旅游业的分层次、分类型、分地域管理服务,建立完善的旅游监督管理机制、旅游诚信服务机制、旅游文明倡导机制,推动旅游业在依法管理、守法经营和优质服务的基础上发展壮大。


  构建旅游保障政策体系。按照“全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模式,从贯彻政策法规、落实制度措施等方面加强领导,为旅游业发展壮大提供用地需求、资金筹集和人才培养等政策措施保障,并加强治安、环保、保险等方面的保障工作,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相关附件

返回首页
粤省事
粤省事
政务微信
佛冈发布
(中共佛冈县委宣传部主管)
旅游美食
佛冈旅游美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