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冈县水头镇人大组织部分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赴河源市和平县大坝镇、热水镇,源城区埔前镇及东源县南园古村开展“百千万工程”专题调研。调研组一行通过实地走访、现场交流等方式,深度考察当地在生态治理、产业培育、文旅融合、机制创新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为水头镇“江源水韵”乡村振兴示范带提质升级注入新动能。
调研组首站抵达和平县大坝镇水背村,调研组聚焦农文旅产业发展。该村以阳明文化为载体,客家建筑为平台,大力发展文旅产业,已成为集文化体验、研学、生态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主题村落。同时依托山地资源发展生态种植,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规模化种植优质水果、有机蔬菜,配套建设农产品初加工车间,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有效带动村民就近就业增收。随后,代表们前往热水镇,考察该镇以温泉资源为核心的康养旅游融合发展路径,重点了解其在景区标准化建设、民宿集群培育、文旅服务提升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为水头镇国际医养中心与凤山森林公园的联动发展提供参考。
源城区埔前镇的城乡融合与产旅融合双轮驱动发展实践成为调研核心亮点。作为“全国千强镇”和“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埔前镇立足“城区镇”区位优势,以省级重点项目“春沐源岭南生态小镇”为核心引擎,构建起“农文旅+城乡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代表们实地走访春沐源小镇,深入了解其“特色宿集+艺术IP+生态体验”的创新模式——这里既有安藤忠雄诗之礼堂、龙骨乐园等国际级建筑艺术地标,又有禾悦庄温泉酒店、棕榈树野奢客房等“一宿一主题”的沉浸式住宿矩阵,更整合了棕榈温泉、皮划艇、星空露营、马术体验等多元业态,2025年成功入选第三批“粤式新潮流”广东文旅消费新业态热门场景。依托春沐源智慧蔬果梦工厂,埔前镇打造省级蔬菜农业产业园,产出的“粤字号”樱桃番茄年产值超1亿元,带动周边10个村入股年分红75万元,形成
在东源县南园古村,这里“开发式保护”的古村活化模式令人瞩目。漫步在青石板路上,保留完好的客家古建筑群与“南园茶馆”“欧耶咖啡”等新业态相映成趣,非遗追龙表演、开笔礼等文化体验项目让古村焕发新生。据介绍,南园古村创新采用“强村公司+研学公司+农户”运营模式,通过盘活17户闲置古民居,打造研学基地、民俗体验区等多元业态,2024年不仅成功举办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更实现村民分红10万元、村集体增收40万元的亮眼成绩。代表们详细询问古村规划编制、业态招商、利益联结等关键环节,对其“资源变资产、颜值变价值”的转型路径给予高度评价。
调研过程中,代表们结合水头镇发展实际展开热烈讨论。大家认为,河源四地立足资源禀赋、差异化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实践,为水头镇提供了宝贵经验:水背村的特色农业发展经验,能为水头镇魔芋、丝苗米等产业的规模化种植提供参考;埔前镇的城乡融合思路,对完善“江源水韵”示范带配套设施具有启发价值、南园古村的文旅融合模式,可借鉴用于水头镇断桥小微湿地公园、梅轩黄公祠等文旅节点的业态丰富。
“此次跨区域调研是一次‘取真经、学真招’的务实行动。”佛冈县水头镇县镇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钟锦成表示,水头镇正以74.68%的森林覆盖率为基底,打造集生态修复、文旅融合、产业升级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河源多地的创新实践为示范带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粤公网安备 4418210200002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