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坦整洁的入村彩虹路蜿蜒向前,共享田园里稻浪翻涌,休闲茶室与生态采摘园相映成趣,三三两两村民闲坐在红色文化广场前交谈甚欢——走进佛冈县高岗镇宝山村,这个革命老区村正焕发着勃勃生机。这里不仅是2023年认定的第八批广东省古村落,更是一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革命热土。村民们说起村里的变化,都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他们的“宝山女儿”——谭焕贞。
作为一名“外来媳妇”,谭焕贞2020年当选为宝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后,迅速进入角色,接住了为村子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的“接力棒”。经过五年深耕,完成了一场硬核“逆袭”:集体经济从不足8万元的薄弱基础,跃升至年收入超16万元的新台阶,更让涣散的党组织重焕生机,把“各扫门前雪”的村民凝聚成“众人一条心”,实现组织建设与治理能力的双重跨越。

高岗镇宝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谭焕贞
初心不改,外来媳妇成了“自家人”
宝山村是佛冈县重点革命老区之一。在这片承载着深厚革命历史的红色土地上,谭焕贞这个“外来媳妇”没有把自己当“局外人”。她怀着对乡亲父老、对宝山村的深厚感情,一心扎进村里的事务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她常说:“只有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于是她坚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着眼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带领村“两委”班子在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等方面闯新路、出实招,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产业兴村,老区振兴的“带头人”
上任伊始,谭焕贞便深知农村要发展,关键还是抓产业。在镇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下,谭焕贞以前瞻性眼光推动着宝山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一)激活红色资源,让“老区底色”焕发光彩
宝山村曾是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散落着多处红色遗址,但多年来因缺乏系统开发,这些“红色宝藏”鲜为人知。
谭焕贞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带着村干部走遍全村,梳理红色资源脉络。她主动对接上级相关部门,邀请专家实地调研,聚焦“红色传承 印象宝山”核心IP打造,将村内的东江纵队北江支队司令部旧址、红军井、革命星火路、红色文化公园等串联起来,规划打造“宝山红色记忆路线”,探索发展具有宝山特色的“红色+田园+研学”产业,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2024年,在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以宝山村纳入“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村选树培育单位为契机,谭焕贞把“初心讲堂”的建设管理融入到典型村建设之中。借助市人大牵头的市驻镇帮镇扶村组团单位的帮扶力量,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将“初心讲堂”迁至宝山小学——宝山农会旧址,引进清远传媒有限公司以“党媒运营”模式升级打造“初心讲堂”,通过以“峥嵘岁月 不屈抗争”“山河永念 英烈千秋”“改天换地 初心如磐”为主题的沉浸式场景营造与创新展陈方式,系统深入讲好宝山故事、高岗故事,并筹备申报“清远市中小学研学教育实践基地”,红色文旅品牌持续擦亮。
如今,宝山村“初心讲堂”已成为周边市县党员干部、学校师生的热门研学点,至今接待游客逾1.6万人次。曾经沉寂的老区,因红色文旅的发展重新热闹起来,实现“文化传承有载体、乡村运营有收益、村民生活有提升”的良性循环。

宝山研学基地(建设中)
(二)深耕绿色产业,让“生态优势”变成“富民成果”
“宝山山清水秀,这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谭焕贞深知,革命老区的振兴,既要守好红色根脉,更要打好“绿色牌”。
“让乡亲们在家门口端稳‘致富碗’”是谭焕贞始终坚守的承诺。针对土地闲置、劳动力外流的现状,她大胆创新,推行“党建引领+村企联建”的共建联带发展模式,将村里土地进行集中管理,通过规模化经营提升土地效益。在镇党委、政府的统筹推进和市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的协调支持下,成立清远市宝山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筹集资金约100万元,携手玉瑶山庄生态旅游有限公司盘活村内8间闲置空房打造共享田园、休闲茶室等文旅打卡新地标,二期将筹划建造乡间驿宿、主题农家乐、农产品展销馆、共享农耕等项目,预计单日可接待100余名游客食宿,带动2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5万元,联农带农效果明显。
谭焕贞表示:“通过创建‘休闲茶室’,能够将闲置的旧房屋创造新的价值。未来,村委将与合作方持续深化运营该项目,进一步提升村集体和周边村民的收入。”
恰逢上级部门力推光伏项目之际,谭焕贞敏锐捕捉到绿色能源转型这一关键契机。她即刻联动相关部门与专业团队开展实地勘查,最终敲定将光伏项目落地于人大代表联络站、宝山小学的闲置楼顶。项目依托广东豪美新材630资助金30万元、县乡村振兴资金9万元及村委自筹款建成,年发电约13万kwh,年节能收益稳定在3万元以上,“造血”功能显著增强。
针对村里零散耕作效益低和农产品“优质不优价”的问题,她牵头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赴周边先进村考察取经,布局特色种植和生态养殖。成功推动引导村民流转闲置土地60余亩,统一种植种植50亩传统作物保障基础收益,剩余土地试种益肾子、灵芝等药食同源作物,并邀请农业专家定期上门指导,严格推行绿色有机培育标准。农忙时能为百余名村民提供务工岗位。
她还着眼于挖掘和提升宝山传统产业价值,聚焦“宝山三宝”(豆腐、丝苗米、米酒)品牌价值提升,深挖“土特产”资源潜力,探索发展豆制品加工、精品米包装、特色米酒酿造等环节,推动传统农业向高附加值、全链条化、品牌化方向转型升级。2024年,“三宝经济”带动村集体经济与村民收入“双跃升”,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6万元,同比增长44%,村民人均收入较三年前增长近100%。
目前,谭焕贞还与村“两委”干部探索林下农作物规模化种植,延伸开发茶油、土茯苓等特色农产品,以农产品精深加工挖掘灵芝、蘑菇等林下农作物附加值,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成势思路,坚持做优存量、做强增量、做大变量,做实做强“土特产”赛道。
产业发展见成效,民生福祉添“底气”。“以前村集体口袋没有钱,村民的实际问题解决不了,现在增收有门道了,我们开展工作的底气更足了。”望着村民一张张笑脸,谭焕贞言语中充满了自信。
(三)守护生态底色,让“美丽乡村”留住“诗和远方”
“既要让村民富起来,更要让村子美起来。”谭焕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理念,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
上任之初,她面对的是村内垃圾乱堆、鸡鸭散养的乱象,部分村民对环境整治不理解、不配合。为了打破僵局,她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组织党员干部带头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争取专项资金修建零电费两微智能污水池、14个垃圾分类站点,实现全村污水管网全覆盖、垃圾日产日清。发动村民在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树木,打造“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公园”共计8处,让村子四季有花、处处是景。此外,她还推动村内河道生态修复,组织志愿者定期清理河道垃圾,如今的宝山河道清澈见底,“宝山溯溪”更成为村民休闲散步的“幸福河”。
“现在村里比县城还干净,住着舒心!”这是村民们对宝山环境变化的由衷赞叹。

周边群众赴宝山溯溪踏清凉

谭焕贞与志愿者开展植树活动
心系群众,百姓身边的“贴心人”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只有党员真正发挥作用,这面旗帜才能被群众看到。
从担任党支部书记的那一天起,谭焕贞始终以朴实的行动,诠释了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忠诚。她表示:无论做什么事,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要获得这份支持,核心是践行“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踏踏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让群众脸上有笑容,嘴里有称赞,手里有点赞。
在日常工作开展中,谭焕贞始终注重化解矛盾、凝聚乡亲共识,营造良好家风民风。无论是土地流转初期的边界纠纷、年限分歧,还是环境整治中村民对杂物堆放引发的邻里矛盾,她都主动介入,积极带领村干部深入农户,有效化解冲突,保障产业落地和环境整治的顺利实施。2024年至今,高效化解矛盾纠纷80件。
群众身边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谭焕贞一直把宝山村民的幸福生活放在心上,努力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动村道硬底化、路灯亮化、公厕标准化等民生项目建设,筹资约330万元推进入村“彩虹路”建设、竹头下桥重建工程,改造村级养老服务站、卫生站等场所,建成2个生态停车场及综合养老服务站,解决民生刚需。同时,引入供电局“南网E站”,打造新时代电气化试点村,优化宝山村全体500余户村民的供电用电,用真心推动民生服务向“优”提升。今年来,宝山村党总支共开展入户摸底30户50人,收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余个,通过为村民办好一件件实事,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

宝山村“彩虹路”
从“外来媳妇”到“贴心当家”,从红色文旅的“拓荒者”、绿色产业的“领路人”,到生态家园的“守护者”、集体经济的“增收官”,谭焕贞用脚步丈量宝山的每一寸土地,泼墨挥毫新时代革命老区的“巾帼答卷”,用实干与担当绘就宝山“三色”振兴图,让这片红色热土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站在宝山村法治公园,远眺崭新的研学基地、整齐的光伏屋顶、成片的革命稻田,谭焕贞目光坚毅:“下一步,我们要把宝山打造成集红色研学、特色种植、客家民宿于一体的‘农文康旅融合’示范带,让老区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端起‘旅游碗’、吃上‘生态饭’!”
谭焕贞的事迹,是高岗镇以人才振兴助推“百千万工程”的鲜活写照。接下来,高岗镇将持续创新青年后备人才储育机制,为高素质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让更多人才在“百千万工程”的实践舞台上发光发热,为佛冈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多高岗动能、提供更多高岗经验。(高岗镇 向炜怡)


粤公网安备 44182102000023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