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面对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这一宏大命题,佛冈县财政部门积极作为,强化统筹协调,聚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资金保障网络,为全县增绿添彩提供坚实后盾。
一、强化统筹协同,构建多元投入格局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资金需求量大、涉及领域广。财政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靠前谋划,着力优化支出结构,在保障基本运转和重点民生支出的基础上,积极向生态建设领域倾斜资源。尤其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引导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和社会力量投向造林绿化、森林质量提升、生态廊道建设、城乡绿化美化等重点领域,探索“财政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投入格局,有效放大资金使用效益,将有限财力精准注入生态建设的关键环节。
二、聚焦重点突破,突出财政投入实效
绿美蓝图最终要在一县一镇、一村一隅落地生根。财政资金作为落实前端,投入力度与精准度直接关系到建设成效。近年来,佛冈县统筹各级财政安排用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资金4,243万元,用于几个方面:一是切实保障生态管护基础力量,落实护林员工资补贴,稳定壮大一线守护队伍,筑牢森林资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二是提高森林质量,如高质量水源林建设、森林抚育项目、油茶营造等项目;三是支持镇村绿化苗木采购与种植,用于镇街、村庄的公共绿地建设、道路绿化、庭院美化等项目,让群众身边“绿起来、美起来”。同时,资金也兼顾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古树名木保护、绿美生态示范点建设等方面。财政资金的持续精准投入,成为提升生态惠民实效不可或缺的关键力量。
三、健全管理机制,确保资金效益长效
管好用好每一笔生态建设资金,使其真正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福祉,是财政部门的核心职责。我们着力构建覆盖资金分配、使用、监督、评价全过程的闭环管理体系:在项目规划源头强化绩效目标管理,确保资金投向精准有效;在预算执行中强化动态监控和督导,及时发现并纠偏问题;在项目完成后,要求各镇、各单位及时进行支出记账处理,提升财政透明度。同时,积极探索建立符合生态建设规律的多元化、市场化投入机制与长效管护机制,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途径参与其中,推动形成“建设-管护-受益”的良性循环,确保财政投入形成的绿色家底能够持续保值增值、惠泽长远。
财政聚力,绿美可期。持续优化的投入机制与精准有力的资金保障,正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注入强劲动能。未来,我们将继续以财政之力服务绿美大局,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的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