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在线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线上电子货币支付已成为消费者不可或缺的随身“财务助手”,上至白发须臾的老人,下至十几岁的青少年,都逐渐接受并熟练使用微信、支付宝、网银等线上支付工具。然而这便捷的支付手段是一把双刃剑,为群众生活打开便利之门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非法牟利提供的滋生的土壤,网络诈骗、电信诈骗、银行卡非法出借等违法犯罪行为日益猖獗,借着在线支付的东风不断威胁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2025年7月,龙山镇网格员凭借高度的警惕性,成功阻止辖区内1起电信诈骗案件和1起非法出借银行卡案件,及时挽回了村民的损失,更避免村民陷入刑事案件甚至牢狱之灾,切实维护村民财产安全,筑就维护村民权益的“铜墙铁壁”。
2025年7月8日傍晚,下岳村网格员朱晓均接报得知,村民朱某某疑似遭遇电信诈骗,朱晓均马上动身前往村民家中。到达后朱晓均看到村民朱某某正因购物返利逐渐陷入电信诈骗的圈套,情绪因骗子的话术变得焦躁不安,朱晓均第一时间坐在村民身边,“您先别着急操作,这些步骤很可能有问题,咱们再仔细想想,天上会掉下免费的馅饼吗?”朱晓均用平实的语言和身边真实的案例,一点点缓解村民的紧张情绪,并阻止村民转账。近半个小时的劝说中,朱晓均配合民警一起向村民剖析诈骗分子的套路,讲解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在她和民警的共同努力下,村民终于彻底醒悟,停止操作转账流程。
作为基层网格员,朱晓均用及时的介入、耐心的沟通和高效的联动,将反诈工作落到了实处,成功为村民挽救了约3万元的经济损失,为村民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盾”。在平凡的岗位上守护着村民的“钱袋子”,成为筑牢反诈第一线不可或缺的力量。
2025年7月9日,车步村网格员李泳施得知村民老徐前几天听人说“借银行卡用几天就能得好处费”,一时贪小便宜就把自己的银行卡借给了一个陌生男子,其儿子得知后,深知银行卡可能被用于洗钱、诈骗等违法活动,急得和父亲吵了起来。“叔,您别觉得是小事,”李泳施听完脸色一正,认真地说,“银行卡关联着个人信息,借给别人要是被用于违法犯罪,您作为卡主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她一边解释其中的法律风险,一边当机立断提议:“这事牵扯到法律问题,咱们得找派出所。”在李泳施的劝说下,原本剑拔弩张的父子俩冷静下来,一起向派出所民警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清楚,后来相关部门根据线索及时冻结了银行卡,避免了更严重的后果。
(李泳施在协调公安机关处理该事件)
整个过程中,李泳施既当得了“灭火器”,及时制止争执、稳住局面;又做得了“引导员”,用专业的风险意识推动事情走向合理解决途径;更成了“桥梁”,一头连着村民的急难愁盼,一头对接基层组织与职能部门。作为扎根在村里的网格员,她用敏锐的观察、耐心的沟通和果断的行动,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也让村民真切感受到:基层网格员,就是身边最靠谱的“定心丸”。
龙山镇网格员,始终坚持以“贴心服务”为笔、“耐心劝解”为墨,在龙山的大地上描绘和谐平安的社会治理画卷,以兢兢业业的态度、扎扎实实的作风、勤勤恳恳的作为,筑就维护村民权益的“铜墙铁壁”。(龙山镇 廖文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