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龙山镇将河道防洪治理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深度融合,投资约 320.4 万元实施的浮良水温财陂至虎陂段、民安水清水迳段的生态修复项目圆满收官,不仅破解了水患难题,更为“良田连片、生态优美”的全域整治目标筑牢了水生态根基。
浮良水、民安水作为龙山镇的“母亲河”,滋养着沿岸千亩良田,以往,龙山镇浮良水、民安水河道多年未进行疏浚与治理,泥沙淤积问题突出,部分河段河床抬高,行洪断面减小,造成行洪不畅,水位壅高,存在山洪暴发时将部分河道护岸冲毁,水流淹没村庄的隐患。龙山镇清水迳及门楼富村多条河道淤积严重,河道泄洪能力不足,严重影响行洪安全,洪涝灾害频繁发生。面对日益严峻的水患,龙山镇党委将该问题解决列为亟d待解决的民生工程之一,经过县、镇水利专家和第三方公司的多次实地勘察,听取村民意见建议,逐步形成“清淤疏浚 + 护岸加固”的综合治理方案,通过清除淤积、加固险段,彻底打通行洪通道,进一步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佛冈县龙山镇浮良水温财陂-虎陂段防洪治理工程施工前
佛冈县龙山镇浮良水温财陂-虎陂段防洪治理工程施工后
全域整治引领,治水护田一盘棋 。龙山镇民安水、浮良河生态修复项目作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子项目之一,龙山镇着重将该项目纳入“一带一轴三区”功能布局的生态修复体系。浮良水、民安水流域涉及33个村民小组的 2462 亩耕地,因河道淤积导致的水患问题,成为制约农用地整理的突出瓶颈。全域整治不能只算土地账,更要算生态账,必须通过河道治理打通生态循环与农田保护的堵点。龙山镇将河道清淤与农用地整理同步规划,在浮良水沿岸规划的1200亩连片农田,直接受益于河道行洪能力提升,民安水清水迳段治理则与 500亩撂荒地复耕项目绑定,清淤后的河道可为复耕农田提供稳定灌溉水源,实现“治水即护田”的联动效应。
佛冈县龙山镇民安水清水迳段防洪治理工程(西坑口段)施工前
佛冈县龙山镇民安水清水迳段防洪治理工程(西坑口段)施工后
科学施策,整治资源高效整合 。为确保工程精准落地,龙山镇组建由党委书记挂帅的治理专班,下设研判、施工、协调三组,建立“每日调度、每周通报、每月督查”机制。施工前,龙山镇专班联合县自然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和第三方公司开展 “地毯式”排查,用专业设备绘制出厘米级淤积分布图,精准标注重淤点和险工险段,为施工方案提供“导航图”。
佛冈县龙山镇民安水清水迳段防洪治理工程(大崩岗段)施工前
防洪治理工程(大崩岗段)施工后
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专班统筹下,河道治理构建起“多部门协同、跨项目联动”的推进机制。技术组将河道淤积排查数据与土地整治的耕地分布图叠加分析,精准定位12处“淤积撂荒” 关联点,使清淤工程与农田水利修复形成靶向对接。
成效叠加,生态与生产同提升。工程竣工后,5595米清淤河道与261米生态护岸,成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水生态动脉”。民安水清水迳段治理后,沿岸1650米范围内的300亩撂荒地顺利复耕,种上了农作物,浮良水温财陂至虎陂段的1200 米河道,保障了下游连片农田的汛期排水与旱季灌溉,预计年增粮食产量约1万斤。
2025年 6 月的强降雨中,治理后的河道与整治后的连片农田形成“行洪-滞洪-灌溉”的良性循环:民安水水位较往年下降约0.8米,避免了约500亩耕地受淹;浮良水约40%的流速提升,灌溉闸口高效运作,为夏播作物及时补水。
龙山镇河道治理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协同推进,既守住了“水安全”底线,又夯实了“粮安全”根基。下一步,龙山镇将继续以全域整治为统领,推进河道生态廊道建设,让“水清岸绿、田肥粮丰”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形容词。 (龙山镇 刘倩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