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冈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积极发挥人才资源对接枢纽作用,今年4月,依托驿站的精准落地对接,华南农业大学杂草项目研究团队与佛冈华辰文旅有限公司达成深度合作,共同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华南稻作区杂草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示范,开启了产教研协同创新的新篇章。
夏收时节,喜讯传来。华南农业大学“华南稻作区杂草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6月21日,项目阶段性成果观摩会盛大举行,全面展示了以科技赋能、人才支撑、产业融合为核心,推动粮食稳产、农业增效的丰硕成果。
面对广东省水稻种植模式从单一移栽向多元化转变,杂草防控难题凸显的现状,驿站积极牵线搭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陈勇强调新种植方式下传统防控技术的局限性,亟需新技术推广。迳头镇楼下村作为佛冈重要产粮区,在驿站的推动下,成为了校地合作的试验田。今年4月,华农杂草项目研究团队联合佛冈华辰文旅有限公司,在此设立23亩核心示范区。涵盖多种栽培方式、选用当地特色品种、设计17种除草方案,筛选出适配的绿色防控技术组合。
该项目核心目标与农业“减肥”“减药”行动高度契合,驿站搭建起华南农业大学和本地企业的合作桥梁,项目吸引了专家、硕博士前来研究和技术交流,实现了田间数据与实验室研究的双向联动,加速了农业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
短短三个月内,项目实现三大技术创新,无论是栽培模式全覆盖、技术验证体系创新,还是生态效益量化,都为水稻绿色除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在应对佛冈县水稻种植转型期撂荒问题上,示范区技术应用展现双重价值。正如华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陈勇教授所说,迳头镇示范区直观展示技术效果,提高农户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形成“实践—科研—再实践”的良性循环。
佛冈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以实际行动,成为产教研合作的坚实纽带,为华南稻作区杂草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示范项目保驾护航,筑牢粮食安全绿色屏障,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科技与人才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