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动态

龙山麻竹笋:破土生金 富民有方

发布时间:2025-06-18 16:54:17来源:龙山镇人民政府访问量:-字体

  荒山披“绿甲”,山笋铸“金盾”。在佛冈县龙山镇,曾经无人问津的荒坡丘陵,如今化作漫山遍野的麻竹林海。当地以麻竹笋为突破口,凭借政策赋能、模式创新、品牌突围三大核心策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让小小麻竹笋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书写出“点绿成金”的富民篇章。

图片1.png

   一、向绿而生:荒坡上长出“黄金产业”

  龙山镇独特的丘陵地貌与亚热带湿润气候,为麻竹笋生长提供了天然温床。2014年,门楼富村以6亩试验田为起点,探索“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迈出产业振兴第一步。为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村集体通过逐户走访协商,完成2000亩荒山流转,统一规划建设麻竹笋种植基地。经过十年深耕,这一模式成功辐射周边10余个自然村,形成“核心引领、多点开花”的产业发展格局。

  如今,门楼富村麻竹笋迎来丰产期,年产鲜笋突破300万公斤,创造年产值800万元。从化围村村民通过参与麻竹笋种植,户均年增收超2万元,较传统种植收益提升3倍。每到6-9月采收季,50余名村民穿梭于竹林间,日均收入达200元,实现家门口稳定就业,昔日“靠天吃饭”的农民,变身“绿金产业工人”。

图片2.png

  二、政策筑基:小竹笋撬动大产业

  龙山镇立足产业发展规律,分阶段实施精准扶持政策。早期,通过组织农户外出考察、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引导村民扩大种植规模,并推动成立专业合作社,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2019年,麻竹笋产业被列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后,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在资金支持方面,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笋农贷”,为60余户农户提供低息贷款,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难题。技术保障上,与省农科院建立长期合作,定期开展种植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户超500人次,推广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有效提升麻竹笋产量与品质。

  三、模式突围:合作社织就共富网

  为破解分散经营难题,门楼富村合作社创新推行“五统一”运营模式成效显著。通过统一供种,引入优质麻竹品种,保障全镇种植标准一致;统一技术培训与田间管理,由专家团队提供全程指导,提升标准化种植水平;统一品牌打造,注册“龙山麻竹笋”区域公用品牌,规范产品包装与标识;统一销售渠道,对接广州大型商超,承担全镇70%以上的鲜笋销售。

  数据显示,合作社年均集中采购农资超200万元,成本降低15%;通过电商平台拓展销路,线上销售额逐年递增。此外,合作社还建立收益共享机制,农户不仅能获得土地流转租金,还可参与合作社利润分红,真正实现产业发展成果共享。

  从破土而出的幼笋,到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龙山镇的麻竹笋产业发展之路,是党建引领、政策扶持与群众智慧的有机结合。未来,计划引进深加工企业,开发笋干、笋罐头等产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让麻竹笋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柱,带领村民迈向共同富裕新征程。(龙山镇  张嘉丽)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相关附件

返回首页
粤省事
粤省事
政务微信
佛冈发布
(中共佛冈县委宣传部主管)
旅游美食
佛冈旅游美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