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作为“百千万工程”攻坚突破之年,迳头镇抢抓“百千万工程”战略机遇,深度融入清远市"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布局,创新构建“迳头白鹭”丝苗米“六维驱动”发展体系。通过打造“农田筑基+良种优选+政策护航+科技赋能+烘干保储+兜底收购”六大核心支撑体系,形成“迳头白鹭”丝苗米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闭环,实现从田间管理到仓储加工的全流程标准化运营,有效筑牢粮食安全根基,助力农民稳粮增收。
一、筑牢沃土根基,打造米业样板
1.专项投资夯基础。迳头镇以耕地提质为抓手,2024年投入专项财政资金600万元,实施2500亩低质农田系统改造工程。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土壤结构改良和智能灌溉系统布设三重举措,构建“田-路-渠”立体化农业生产体系,土地利用率提高25%,形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化农田格局。
2.机械赋能稳高产。整治后的农田,在全新的规划与改造下,土地利用率得到显著提升。规整的田块布局、完善的灌溉与交通体系,通过引进大型播种机、智能收割机等现代化农机具,农机作业效率提升40%,人力成本降低35%,丝苗米亩产量实现了稳步增长,农民的饭碗端的更牢、“米袋子”拎得更稳。
二、优选金种良苗,厚植丰收底气
1.种业攻坚提质。聚焦种源安全,迳头镇组建农技专家团队,依托潖江流域生态优势,深入开展品种选育工作,大力推广抗病性强、米质优良的“粮发香丝”“美香占2号”“广丰香8号”等优质品种,对“野香优莉丝”和“青香优19香”进行小范围试种,目前“迳头白鹭”丝苗米良种覆盖率达92%。
2.政策惠农扩面。迳头镇精准对接国家强农惠农政策,采取“镇统筹、村落实、民受益”的方式,统一规划种植品种,由村级统计上报农户需求量,免费向农户发放优质丝苗米种子,通过实名制发放1.2万斤良种,惠及867户农户,带动丝苗米种植面积突破1.8万亩。
三、落实惠农政策,激活产业活力。
1.补贴精准直通。创新实施“社保卡一卡通”惠农机制,全面推进社保卡作为耕地地力补贴资金发放渠道,2025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通过社会保障卡“一卡通”顺利发放,补贴标准为104.6元/亩,覆盖6128户,发放面积21758.88亩,发放金额达 221万元,让农户切实享受到政策红利。
2.保障社会化服务。迳头镇根据清远市财政局《清远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23年省级涉农统筹整合专业支付资金(第一批粮食生产)的通知》文件要求,安排中央资金138万元用于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建设。全力推进以生产托管为主的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提高种粮效益,确保粮食安全。2024年服务面积共11500.53亩,补齐粮食生产服务环节短板,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效益,促进水稻增产。
四、融入数字科技,开拓米业新径
1.构建数字全景。迳头镇紧跟时代步伐,以丝苗米产业为依托,积极推动“丝苗米+数字化”的深度融合。利用原楼下村委旧址,高标准建成佛冈县丝苗米数字化展示中心。该中心运用全息视频、互动投影等前沿技术,通过丝苗米产业服务平台,全方位展示佛冈县丝苗米产业全景图,涵盖产业分布、示范基地、产品溯源体系、生长模型等十大模块,打破时空限制,生动呈现丝苗米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成果。
2.农业技术下乡。迳头镇加强与佛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合作,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送教下乡、田间课堂、视频直播等多样化的技术培训与指导活动。累计举办技术培训6场,培训农民200余人次,帮助农户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让农技真正赋能农业生产。
五、统筹收储服务,织牢产业保障
1.整合资源保收购。为确保丝苗米颗粒归仓,迳头镇整合全镇6家合作社农机资源,通过“镇域统筹--片区作战--网格包干”三级联动机制,目前正在组建联合收割团队,配备收割机3台,运粮车5辆,对全镇1.8万亩丝苗米产业开展组团作业,收割效率大幅提高。
2.烘干中心化难题。2024年,为解决迳头及周边乡镇烘干能力不足的难题,迳头镇借助“百千万工程”的东风,在组团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投资634万元,建成日烘干能力达150吨的佛冈县迳头镇粮食烘干中心。该中心的建成,有效解决了农民和种粮大户“晾晒难”“存放难”等问题,杜绝丰产不丰收现象出现。
3.兜底收购稳收益。为切实保障丝苗米种植户利益,迳头镇积极推行丝苗米兜底性收购政策,以不低于市场价格收购种植户的丝苗米。推动广州市供销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佛冈县迳头拓远建设有限公司签订农产品销售战略合作协议,并成功进驻“佛冈有礼”“广州花城购”平台,有效化解市场价格波动风险,让农户吃下“定心丸”,保障了农户的种粮收益。
六、锚定振兴方向,续写米业荣光
丝苗米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迳头镇农业经济的增长,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坚持以产业振兴为核心,不断完善丝苗米全产业链,提升丝苗米产业附加值,强化丝苗米品牌建设,推动丝苗米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为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