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清远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传来喜讯,佛冈县龙山镇从化围村白湴冚村通过特色村验收,标志着该村在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果。
近年来,龙山镇深入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及乡村建设行动的工作部署,协同推进和美乡村基础设施一体建设、运营、管护,进一步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水平,推动实现广大乡村从全域干净整洁到全域美丽宜居的跃进。以“全域整治+绣花功夫”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点,以白湴冚村为示范标杆,聚焦路域环境提升、农房风貌改造及“四小园”建设、长效机制构建等重点工作,推动村庄从“一处美”迈向“全域美”,和美乡村新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路域整治焕新颜,畅通乡村“毛细血管”
白湴冚村以路域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对村内主干道、巷道及周边区域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镇政府联合村“两委”拆除危旧房、破损路面等障碍物20余处,清理卫生死角60余处,并投入专项资金硬底化巷道200米,铺设沥青道路600米,并以红蓝黄三色彩红线作为中间线,实现村内主干道“白改黑”全覆盖。村外道路旁建设围绕村子的红青色文化景墙300米,形成一面欢迎村民、游客的特色标志。村内增设太阳能路灯30盏,填补了路灯无法全覆盖照亮的漏洞,同步推进污水排水翻新工程,解决雨天积水难题,形成“路畅、灯明、沟清”的乡村路网新格局。
外立面改造+壁画点睛,打造乡村“文化名片”
结合佛冈县农房风貌品质提升行动,在本次的特色村建设中还对村内平房加以修缮,统一采用米黄色涂漆喷涂,并用灰色涂漆作为踢脚线和楼层分界线,增加外立面层次感,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提升整体美观度,目前已完成农房外立面改造42栋。此外,村内邀请美术团队在主干道墙面绘制了“农耕文化”“绿水青山”等主题壁画6幅,将艺术融入乡村肌理,成为游客打卡新亮点。
“四小园”绣出生态美,闲置地变身“幸福园”
白湴冚村以“微改造、精提升”为理念,将闲置地、卫生死角转化为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具的“四小园”。目前全村建成“四小园”18处,改造面积超2000平方米。
利用房前屋后零散地块,统一用红砖墙围合,划分“共享菜园”10余处,供村民用于种植时令蔬菜,既让村民自给自足,又形成整齐靓丽的田园景致。利用村口、房前少量空余用地,栽种鲜花绿草,建成村民家门口的口袋花园。
村内围绕一棵古树打造了一个休闲空间,利用石材铺设台阶,围绕古树砌成花坛,平整大片空地铺设透水砖,设置不锈钢围栏增设石凳、健身器材、儿童滑梯等公共设施供村民儿童闲余时光休息游玩,并利用闲置房屋绘制主题壁画,增添文化气息。
长效管护+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守护“美丽家园”
为巩固整治成果,白湴冚村推行“党建+积分制”的管理机制,以家庭户为单位,以自愿申报为原则,对农户在党员争优、志愿服务、致富奔康、文明新风、乡村治理、家庭美德、表扬表彰等方面的表现量化为积分,所得积分累计额可在从化围村党群服务中心“连心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学习文具等物品,以“小积分”增加村民的幸福感,撬动农村基层“大治理”,助力乡村振兴。
结合网格化机制和“连心积分”制度,白湴冚村深入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引导村民群众广泛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自觉落实好“门前三包”责任,及时清除村内生活垃圾。利用广播、微信群、张贴横幅、发放倡议书等多方式、多渠道积极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政策措施,激发广大村民主人翁意识。村民们主动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的生活垃圾,保持环境整洁;自觉维护周边绿化,不随意践踏、破坏花草树木;积极维护公共秩序,杜绝乱堆乱放、乱搭乱建等行为。将环境整治、卫生保洁、绿化养护等纳入白湴冚村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房前屋后“三包”责任,形成常态化管理。
从“面子”到“里子”,书写乡村振兴“龙山样板”
如今的的白湴冚村,沥青道路平整畅通,农房外立面古朴雅致,壁画与绿植相映成趣,“四小园”点缀其间,村民茶余饭后漫步于花香小径,幸福感溢于言表。以“绣花功夫”推进人居环境精细化提升,不仅擦亮了乡村“颜值”,更激活了村民共建共享的内生动力。下一步,龙山镇将以白湴冚村通过特色村验收为契机,持续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和和美乡村建设,让更多村庄实现从“颜值”到“价值”的升华,书写乡村振兴的“龙山样板”。(龙山镇 范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