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动态

佛冈县龙山镇从化围村:麻竹笋 “破土”,撑起乡村振兴新希望

发布时间:2025-03-21 16:38:21来源:龙山镇人民政府访问量:-字体

  在龙山镇,从化围村正以一种坚韧而充满生机的姿态,演绎着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6 亩麻竹笋种植地,成为了撬动村庄种植业发展的关键“支点”,每年约20万斤的麻竹笋收成,宛如一筐又一筐金果子,让种植户喜笑颜开。

图片3.png

  从化围村收成出售的麻竹笋

  困境中谋出路探寻特色产业曾经和众多普通农村一样,从化围村面临着产业匮乏、劳动力外流的困境。村里约 80%的土地种植着传统农作物,亩产量仅1000斤-1500斤,扣除成本后,每亩地年收益不足1000元,经济效益十分有限,村民们守着土地,却难以实现富足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了解到麻竹笋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市场需求大等优点,且从化围村的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十分适宜麻竹笋的生长。于是,村“两委”决定带领村民大胆尝试,发展麻竹笋种植产业。

  破疑虑启征程推动产业起步起初,村民们对这一新兴产业充满了疑虑和担忧。种植麻竹笋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缺乏相关经验,而且前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购买种苗、肥料。经核算,每亩地前期投入约 3000元,大家害怕万一失败,会血本无归。面对村民的顾虑,从化围村“两委”干部没有退缩,他们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详细介绍麻竹笋种植的前景和优势。同时,村“两委”干部还组织了茅冈自然村30名有意愿的村民前往麻竹笋种植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村民们目睹了大片郁郁葱葱的麻竹笋林,以及收获季节里忙碌而喜悦的景象,心中的疑虑逐渐消除,参与考察的人当中超过 80% 的村民对这一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技术助力成长精心培育竹笋回到村里后,村“两委”干部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种植户掌握了麻竹笋的种植技巧,从土地的整理、种苗的挑选与栽种,到日常的林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科学标准执行。经过精心的培育,第一批麻竹笋顺利破土而出,看着茁壮成长的麻竹笋,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和希望。

图片4.png

  从化围村茅冈村麻竹笋生长基地

  拓展销路创收益,实现产品变现。随着麻竹笋的逐渐成熟,新的问题又摆在了大家面前—— 销售。为了打开市场,村“两委”干部四处奔波,联系了英德市各镇的收购商,经过长达10天的沟通和联系,从化围村的麻竹笋终于成功进入市场,凭借其鲜嫩的口感、优良的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订单源源不断地飞来。

  每年约20万斤的麻竹笋收成,为从化围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种植户们的收入大幅增加,种植麻竹笋的农户年均增收达2万-3万元,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除了种植户直接受益外,麻竹笋产业的发展还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在麻竹笋收获季节,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进行采摘、运输和加工,这为村里的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麻竹笋采摘季平均每天雇佣劳动力50人,每人每天收入可达200元。许多原本外出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到家乡,在自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村民肖大哥说:“以前在外面打工,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多少钱,还不能照顾家里。现在好了,村里发展了麻竹笋产业,我回来帮忙采摘和运输,收入比以前高了,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真是一举两得。”

  麻竹笋产业的发展,不仅为从化围村带来了经济上的收益,还对乡村的生态环境和乡风民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麻竹笋的种植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了保证麻竹笋的品质,村民们更加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村庄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村民们团结协作,共同克服困难,形成了和睦的邻里氛围。同时,麻竹笋产业也成为了从化围村对外宣传的一张亮丽名片。

  从化围村的麻竹笋产业,就像一棵在乡村土地上茁壮成长的希望之苗,正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下一步,从化围村将继续围绕麻竹笋产业,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让这一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带领村民们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龙山镇  刘倩彤)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相关附件

返回首页
粤省事
粤省事
政务微信
佛冈发布
(中共佛冈县委宣传部主管)
旅游美食
佛冈旅游美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