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婆婆,最近身体怎么样?”“您愿意和我聊聊天吗?”天寒地冻,在龙山镇门楼富村独居老人陈婆婆家中,一名社工正陪着陈婆婆聊天,其他社工和志愿者忙着收拾院子、打扫屋里,贴心的服务让老人的心里和屋里都暖融融的。
近年来,龙山镇始终围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主题,严格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等系列关乎民生福祉的文件精神,坚持党建引领,聚焦“一老一小”群体,提供更贴心、更优质的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其中,对独居老人陈婆婆的个案帮扶,正是对这份努力的生动写照。
贴心入户,改善独居老人居住环境
近日,龙山镇联合社工站在全面摸排村(居)孤寡老人生活情况时,发现独居老人陈婆婆的生活状况令人忧心,陈婆婆年事已高,身体孱弱,日常行动极为不便,连简单的买菜、做饭都变得异常艰难。家中水电设施年久失修,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她却无力处理。长期独自居住,鲜少与人交流,她的精神状态也十分萎靡,眼中满是孤寂与无助。帮扶团队随即开展了针对陈婆婆情况的帮扶行动,为其提供生活照料、安全检查、心理疏导等关爱服务,让她感受到更多快乐和幸福。
改善居住环境是首要任务。龙山镇帮扶团队组织社工、志愿者来到陈婆婆家,面对房屋四周疯长的杂草,大家迅速行动起来。有的手持镰刀,有的负责清运,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将杂草逐一清除,让原本杂乱的院子焕然一新。
(龙山镇社工和志愿者正在清理陈婆婆家中院子的杂草)
安全检查也刻不容缓。社工对陈婆婆家中的线路、电器设备里里外外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对于老化的电线、接触不良的插座,及时进行更换和维修。考虑到陈婆婆仍使用柴火做饭,社工反复检查柴火堆放区域和炉灶,确保通风良好,还向她详细讲解防火、灭火知识,为老人筑牢居家安全防线。
龙山镇帮扶团队的入户服务,既改善了老人居住环境,又消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又传递了社会的温暖与关怀,彰显了社区服务的温度与责任。
暖心交谈,抚慰独居老人精神需求
精神慰藉同样关键。在关心陈婆婆的居住环境的同时,社工们还特别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通过陪伴聊天、组织社区活动等方式,缓解老人的孤独感,增强他们的社会归属感。
社工们定期上门陪伴陈婆婆,陪她聊天,听她讲述过去的故事。察觉到陈婆婆因年迈体衰、子女不在身边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后,社工运用专业的心理疏导技巧,鼓励她积极面对生活,让老人逐渐走出心理阴霾,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
(龙山镇社工正与陈婆婆暖心交谈)
陈婆婆感动地说:“社工们就像我的家人一样,经常来看我,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的同时还经常陪我聊天,心里特别温暖。”
党建引领,用心用情守护“一老一小”
“一老一小”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龙山镇委联合社工团队始终坚持“零距离”关爱这两个群体,为“一老一小”托起稳稳的幸福,全力推动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每一次帮助陈婆婆解决问题,看到她的生活逐渐变好,我们都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龙山镇公共服务办的负责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文件精神赋予我们行动的力量。在党建引领下,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为更多‘一老一小’送去温暖和关怀。”
在关注留守儿童方面,龙山镇委联合社工团队组织了“第二课堂”系列活动。定期邀请教育、艺术、体育等领域的专业志愿者,为留守儿童开设绘画、舞蹈、乒乓球等兴趣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孩子们不仅拓宽了视野,学习到课本外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还组织开展了多类型的“亲子”活动,让留守儿童能与在外务工的父母一同参加活动,通过亲密互动,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活动开展后,孩子们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活泼,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与父母的关系也更加亲密,极大改善了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和心理状态 。
下一步,龙山镇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深化“一老一小”关爱服务工作。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提高社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为“一老一小”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另一方面,整合更多社会资源,引导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到关爱服务中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一老一小”的良好氛围。此外,龙山镇还将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对“一老一小”的动态管理和跟踪服务,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确保关爱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聚焦民生福祉,持续发力,不断推动“一老一小”等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