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龙山镇始终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全面落实省、市、县“百千万工程”的工作部署,以典型镇建设、典型村培育为重点,坚持“消隐患、补短板、提环境”,高标、高质、高效推动“百千万工程”更有成色,民生幸福更有质感。
一、坚持消隐患,让群众安全感触手可及
一是针对道路交通安全。加强对镇域重要主干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研判,开展交通安全排查,以“对症下药”为抓手,对排查出的隐患问题开展针对性的完善提升。在G106国道龙山段安装防眩网512块、机非隔离护栏680块和爆闪灯55个,加铺沥青890米,在中间隔离带增画交通安全宣传标语16个;对融创路加铺沥青1公里,施划道路交通标线,增设人行道,全面提升了道路安全保障水平。
(龙山镇打造“畅、安、舒、美”的道路通行环境)
二是针对环境安全。G106国道龙山段、融创路、民龙路沿线两侧更换破损围挡约350米、修缮赤膊围墙约2750平方米,通过捆扎或落地的方式整治“三线”约8500米,攻坚拆除可燃雨棚256个和大型破损广告布19块,清理障碍物286处,为群众营造安全、舒心的生活环境。
(龙山镇实施“三线”整治)
二、坚持补短板,让群众获得感清晰可见
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需要,结合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加强文化、养老、商贸、教育等公共服务供给,打造了一批具有引领性、示范性的惠民场景。
一是推动公共服务配套更加“完备”。保留文化站群众文化服务“九有”功能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特色、地域文化等要素,将文化站升级为集历史沿革、规划展示、建设成效、文化体验、特色展示、会客交流、阅读休憩、运动健身等功能区于一体的圩镇客厅;建成了集健身康体室、日间照料室、心理辅导室、阅览室、康乐室、多功能活动室等功能场室的养老服务中心,并增设“长者饭堂”;对标“三星级”农贸市场建设标准,把外立面风貌老旧、内部基础设施落后的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为功能分区清晰、业态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的“智慧安心”市场;将潖江中学一栋综合楼改造为集展销室、智慧课室、教研室于一体的“百千万工程”人才培训中心。
(龙山镇圩镇客厅改造完成)
二是推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实施绿化提升工程,按照“乔灌草高中低”相结合的方式完成G106国道龙山段、融创路、民龙线等重要主干道路(共28.8公里)沿线绿化的提档升级,完成了G106国道万洋众创城处(约100平方米)和融创路小天使幼儿园对面三角地(约400平方米)的绿化提升,并打造3个节点标识,展现工业强镇特色;实施雨污分流工程,新建和改造地下雨污管网约8公里;谋划实施便民充电桩工程,计划在圩镇客厅、农贸市场等周边安装30个便民充电桩。
(龙山镇对重要主干道路沿线绿化进行提升)
三、坚持提环境,让群众幸福感随处可得
一是营造和美宜居环境。利用乡村“边角地”打造“小而美”景观、“小而优”场所,让62片零散闲置土地“变身”四小园、健身场地、休闲步道、文化广场、停车场、美丽庭院等,建成了鹤田村荔枝林生态公园、东大围彩虹步道、白沙塘水口村四小园、下岳村环山碧道、上岳村象棋广场等,全力推动乡村存量空间的活化与利用,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持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白沙塘村口袋公园打造完成)
(龙山镇运用“五步法”对农房外立面实施改造)
二是提升村民居住环境。在农房风貌“一村一貌”的大原则下,实行“群众出材料、政府出帮工”模式,参照岭南建筑风貌进行规划设计,运用压顶线、亮墙身、加脚线、描腰线、画门窗“五步法”完成646栋房屋外立面改造,切实提升村民住房环境和生活品质。(龙山镇 侯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