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政务动态

龙山镇关前村:走好“四步棋”,推动“软组织”变“硬堡垒”

发布时间:2024-01-29 09:24:12来源:龙山镇人民政府访问量:-字体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关前村党总支部被纳入软弱涣散党组织后,走好“四步棋”,精准发力、精准施策,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过硬、全面进步,为扎实推动“百千万工程”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

  走好政治建设“关键棋”,强化组织凝聚力。紧盯政治素质短板,细化党员教育管理,提升队伍战斗力、凝聚力。一是抓好政治理论学习。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必修课”,通过党总支书记领学、“两委”班子成员讲学、党员轮流评学等方式,迅速掀起“学、讲、做”热潮,把党的创新理论原汁原味传达至每一名党员。二是“分类”开展党员教育培训。依托镇村两级党校、微党校,分类分层分批、“因人施策”,加强党员思想政治、能力素质培训。对于年轻党员,统一集中学习;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则采取专人送学上门的办法;外出党员,则利用回乡较为集中的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通过送学习资料到手、谈心谈话等办法进行学习教育。今年以来,开展党员各类培训12期覆盖党员300余人次。三是提升党员教育质效。持续开展“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党群连心访万家”活动,进一步唤醒党员身份意识,凝聚思想共识,组织党员进组入户、到村头巷尾问需求、问感受、问建议,建立问题清单4大项27条,并逐条跟踪落实解决到位。四是完善阵地建设。以规范化标准化为导向,对村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优化功能布局,提升服务效能,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凝聚密切党群的“红磁场”“连心桥”。

  走好建强班子“制胜棋”,打造过硬“火车头”。火车跑得快不快,全靠车头带。关前村从“拜、学、用、育”四方面“下手”,建强班子,激发发展“原动力”。一是主动“结对拜师”。找准帮带“导师”,党总支部“拜师”镇党委书记,由镇党委书记手把手传授理论学习、矛盾纠纷化解、基层治理、服务群众、重大项目推进等工作的经验和思路,快速提升履职能力。其他“两委”干部向镇属各职能部门业务骨干“结对拜师”,打造“全能型”、战斗力强的班子队伍。二是做优学的“文章”。党总支部带头参加培训,先后参加县、镇培训30多场次,并带领班子成员“走出去”观摩学习先进经验,在比较中寻找差距,在交流中启发思路,先后到4个“先进村”交流学习。三是强化“十个思考”运用。党组织书记以“十个思考”为重要抓手,对当前的工作进行复盘,对今后的工作思路开展梳理,突出党建引领,为村谋新路,想出路。以“十个思考”方法论,关前村党总支部谋划了西排清淤、赖家庄山塘防洪道修建等民生工程5项,盘活原关前小学地块,预计促进村集体收入近5万元。四是实施“青苗工程”育人。将轻优秀党员、退役军人、“雁归”大学生、致富能手等纳入后备干部队伍加以培养,动态管理,确保后备队伍随时“顶得上,顶得住”。目前,已培育了一支10人的“两委”后备干部队伍。

图片3.png

  走好发展党员“精准棋”,写好后继有人文章。发展党员工作是关系到党的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重大问题,关前村党总支部系统谋划,全面探索发展党员工作方法路径。一是严把发展党员“入口关”。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格发展党员每个流程,做到态度不端正、条件不符合、政审不合格的坚决不发展。二是用心培育“苗子”。拒绝“坐等上门”,主动物色村中农村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等优秀人才,定期谈心谈话,合理引导,鼓励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建立信息库,做好动态更新、动态管理。三是搭建“成长步梯”。坚持思想与行动同步,注重对入党人员的培养教育、“施肥灌溉”,组织列席专题学习会议以及参与“百千万工程”、矛盾调解、防灾减灾、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安排到矛盾较突出、任务较艰巨工作中历练,使其经受各种考验,不断打磨淬炼中坚定入党信念。2023年,共接收1名预备党员,目前,共储备入党积极分子4名,收到入党申请书4份。

图片5.png

  走好乡贤纽带“聚合棋”,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关前村党总支部立足关前村乡贤众多的优势,以实施“乡贤回归工程”,激发人民群众主体内生动力,助推乡村发展。一是打造乡贤阵地,筑牢服务基础。结合村历史文化,投入10多万元,在党群服务中心大院打造具有关前特色的乡贤文化长廊,建立“乡贤之家”,设立议事场所和工作室。二是促进乡贤回归,建立“人才库”。将有威望的退休干部、有影响力的经商人士、有经验的返乡务工人员纳入乡贤队伍,建立动态化管理的“乡贤人才库”。目前,乡贤人才库共250多人,涵盖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经商等多个领域,其中,教师队伍乡贤就有170多人。三是鼓励乡贤建言献策,带“宝”回乡。通过座谈、联谊、交流等方式向各类乡贤人才宣传“乡贤回归工程”以及本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创业就业等相关计划,鼓励乡贤人才携技术、资金、经验、信息、人脉等资源回归家乡,积极参与、投身、融入乡村振兴事业、“百千万工程”。其中,回归乡贤莫志光创办腾达玩具厂扶贫车间,吸纳本村的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日常到工厂工作的员工30余人,人均工资3000元/月以上,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同时,还通过乡贤引进香蕉、丝苗米、番薯种植技术,带动村民实现种植致富,现有种植面积约1600多亩。(龙山镇:李树娣)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相关附件

返回首页
粤省事
粤省事
政务微信
佛冈发布
(中共佛冈县委宣传部主管)
旅游美食
佛冈旅游美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