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省人民医院“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县人民医院工作以来,针对原有就医格局,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开出“建高地、强龙头、挖内潜”的处方,以打造县域医疗高地,做强县人民医院为龙头,通过信息化平台建设赋能,以“医联体+医共体”为抓手,打造省人民医院帮扶工作新模式。
建医联体高地,激活县人民医院管理和技术、人才的“一池春水”。
一是高位推动、联姻结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争取到省纪监委、省卫健委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确定了省人民医院紧密型组团式帮扶县人民医院,省人民医院选派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担任县人民医院法人院长实行全面管理,省人民医院结对县人民医院医联体建设。
二是组织保障、紧密管理。县人民医院加挂广东省人民医院帮扶医院牌匾,迄今,省人民医院已选派6批、37名专家常驻帮扶,目前有硕博士导师3人、博士生6人。县人民医院派出本地医技人员到省人民医院跟班学习、进修等形式,全面学习先进管理和技术,进一步提升县人民医院与省人民医院的同质化管理水平。
三是活机体、强造血。引入省人民医院科学管理理念,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从“输血”变“造血”,提升医院管理效能,以医保管理为基础紧抓医疗运行,通过专科延伸管理,定期进行管理监督,提出整改提升建议,提升专科服务水平,积极申报新技术29项,开展学术讲座20次,指导手术167次;参与省人民医院主导的肾脏疾病、乳腺疾病、肺部肿瘤、妇科肿瘤、呼吸与危重症等专业方向“诊疗一体化”项目,通过学科融合,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根据县域群众就医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科建设,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妇科、骨科成为清远市重点专科;普外科、检验科、麻醉科、消化内科成为清远市重点建设专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等薄弱专科建设能力明显提升。
强县人民医院龙头,筑牢县人民医院医疗救治的“生命网”。
一是树品牌、强高地。以“大病不出县”为目标,着重打造建设五大急救中心。县人民医院通过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和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认证、成为国家卫健委认证的符合县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县医院;成为广东省第一批县级心血管病防治中心、通过国家创伤救治联盟审核,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建设单位”。在全省“组团式”紧密型帮扶的73家医院中,县人民医院帮扶成效排名第8;DRG服务能力提升显著,在全省269家二级综合医院中排名第8,在57家县人民医院排名第21(含23家三级医院);服务效率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不断加强,CMI值排名在57家县人民医院中位列第8,微创手术、介入手术、三四级手术占比以及无痛分娩显著提升。省人民医院帮扶以来,共填补了县域学科领域59项空白,标志着县人民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是筑医网、强回流。探索、打造筑牢群众生命健康救治“四道防线”,形成递进式救治的管理模式。第一防线:驻地帮扶--省人医就在家门口。派驻专家和本地专家积极协作,同时利用远程会诊机制,联合会诊有关疑难重症病例;近3年来,省人医派驻专家门诊量达14819次、手术1039台、教学查房912次、病例讨论322次,让老百姓随时在家门口找到省人医专家。第二防线:柔性帮扶--大病不出县。充分利用地域优势,邀请省人医专家来佛冈为患者施救,近3年柔性帮扶开展手术170例次。第三防线:双向转诊--出县去省医。畅通双向转诊绿色通道,输送需重大救治的患者至省人医,近3年,全院转院患者160人次,转往省人医救治73人。第四防线:专家回诊--名医在身边。动员曾驻点帮扶的名医,定期回来坐诊,做到“名医多跑腿、患者不出县”,近3年来,2名专家参加回诊服务,让患者就地就医220人次,县域内住院率保持在80%以上,获得良好社会效益。
挖医共体潜能,信息化赋能实现医疗资源互联互通共享。
一是信息化赋能,强医共体建设。组建由县人民医院为龙头、3间县直医疗单位、11间镇级卫生院、78间一体化村卫生站为成员的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实行行政、人事、财务、质量、药械、信息六统一。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抓手,推进医共体建设走深、走实。
二是破壁垒,畅渠道。启动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使医共体成员单位信息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和信息壁垒现象。组建县域6个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同质化保障、信息互通共享,促进医共体内检查检验结果实时查阅、结果县内医疗机构互认。做到患者在镇级检查、镇级医疗机构收费、县级出诊断结果的同质化服务,其中县人民医院与省人民医院信息系统直联对接,打通县级医院与省级医院危急重症患者的上下转诊渠道,提供转出即入院的无缝对接服务。
三是抓联合,强基层。县人民医院联合县中医院组建专家团队下沉到分院开展联合门诊和联合病房服务,开展基层查房、临床带教指导等定期服务,现设有联合门诊11间、联合病房2间,分级诊疗格局初步构建。2022年,基层转诊县医院住院598人次,县级医院下转分院48人次,县域住院率从2015年的67.8%提升到2022年的80.7%,全县基层就诊率逐年稳步提升,三、四级手术6431例,占手术比36.46%,基本实现了“首诊在基层,大病不出县,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模式。
四是建基地,强培训。县人民医院不断提升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打造医学教育培训中心,通过广东省普通高等医学教育教学医院(一类实习医院)现场评审,依托高校医学教育资源优势,对医共体成员单位、分院各类医护技药人员进行分批次再教育培训提升。同时规定对医共体新进医技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严格考核后上岗;医共体在职医护技药人员分批次接受技能培训,全面更新提升镇级卫生院人员知识技能水平。(县卫健局 曹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