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
不少孩子都有玩爸妈手机的习惯
殊不知不法分子正将诈骗的圈套投向孩子们
免费领游戏皮肤!
充值1元即可得游戏道具!
游戏诈骗陷阱花样百出
孩子们往往禁不住诱惑白白给骗子送钱
为领皮肤,小学生被骗5267元
暑假期间,小欣在拿着母亲的手机在刷短视频,突然刷到一个自己爱玩的游戏的主播。看了一会后,主播发了一个二维码在屏幕上,让直播间的观众扫描二维码领取免费礼物。
小欣扫码添加对方QQ后,对方向小欣发来一二维码称:扫码即可领取游戏皮肤。小欣拿母亲的手机扫描该二维码后,发现是设置好金额的收款码。因知道母亲手机的支付密码,小欣便直接支付了。支付后,小欣发现并没有领取到皮肤,在对方的诱导下,小欣共微信扫码支付了5次共495元,直至母亲的微信没有钱了,小欣又登录了母亲的支付宝继续扫描该二维码,又支付了5次共4772元,直至支付宝也没有钱了,对方便以皮肤延迟到账为由,称业务完结,要求小欣删除其QQ号。
随后不久,拿回手机的小欣母亲发现微信钱包的余额不翼而飞,询问下小欣才道出实情。在母亲的教育下,小欣才知道被诈骗了,与母亲一同到派出所报警求助。
家长应告诉孩子,在网上冲浪的过程中,都要对“免费升级”、“低价礼物”等信息进行仔细甄别,时刻保持警惕。加强对孩子的网络安全教育及金钱意识教育,让孩子明白不要轻易与陌生人进行钱款交易。控制孩子上网娱乐的时间,提倡健康上网,提高孩子防骗能力,避免孩子落入不法分子的圈套。
2.在设置手机支付密码时,尽量不要与手机锁屏密码一致,也尽量不要使用免密支付功能,从根源上切断钱款流失的可能性。如孩子切实有账户充值、装备购买等需求,在家人同意并认为合理的情况下,通过正规渠道由家人代为操作,不要让孩子自行操作。
3.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随意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不要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账号、银行卡密码等个人隐私,以免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给骗子可乘之机。
4.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勿轻信非正规渠道发布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