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图片新闻

记录传承佛冈 民间文化的“活字典”

发布时间:2019-11-07 09:51:57来源:佛冈县新闻信息中心访问量:-字体

南方日报讯(记者/程浩)“在乡间,那些能够长久流传的民间故事都是有用的,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说起佛冈民间文化,今年78岁的黄焜文了如指掌。数十年的文艺工作经历,让他对佛冈山水人文爱不释手。退休后,他继续为挖掘佛冈的历史人文发挥余热,寻找民间故事、培养文艺骨干、参与文物普查,收集、编纂了《佛冈民俗》《佛冈故事》《佛冈文物》等书籍。他以实际行动深深影响了佛冈新一代文艺工作者,被誉为佛冈民间文化的“活字典”。


78岁的黄焜文仍发挥余热、挖掘佛冈历史人文。程浩  摄


培养人才提高文艺创作水平

黄焜文,1941年出生于佛冈。1963年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先后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佛冈支行、佛冈县文艺宣传队、佛冈县委组织部、佛冈县氮肥厂、佛冈县电影公司、佛冈县文化局。曾任佛冈县文化局局长、佛冈县文联主席,现任佛冈县民间艺术协会名誉会长。

有多年文化工作经验的黄焜文,深知文化活动阵地是群众开展文化活动的基础,因此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通过多方的努力,建起新图书馆、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并在全县范围内建立12个镇文化站,为群众提供更好的文艺活动阵地和培训基地。

身为文化部门的主管人员,黄焜文十分注重文化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他认为,文化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广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提高群众文化修养的决定性因素。为此,他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一方面,有计划地邀请省、市专家前来佛冈讲课,提高县里文艺骨干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派出对口的专业人员到省和北京进行业务培训,并在学成归来后对业务骨干进行再培训,起到“一层带一层,一人带一群”的作用,从而改变佛冈县文艺创作力量和创作水平在全市排名靠后、作品质量不高的局面。

经过努力,佛冈的文艺创作队伍迅速扩大,业务水平大为提高,文艺作品屡获省级奖项,并多次获得清远市文艺创作组织先进集体的荣誉。由于工作卓有成效,1995年黄焜文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民间文化最能体现佛冈特色

“这几年,佛冈民间文化基本有记录、有传承,这让我感到很欣慰。”黄焜文说。多年的研究让黄焜文对佛冈民间文化,特别是民俗文化颇有心得。

黄焜文介绍,佛冈民俗文化主要表现古人对“风调雨顺”和“丰收”的愿望,但因各地风土人情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一直以来,佛冈地区崇尚图腾文化,对舞龙情有独钟,但因各地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其表现形式也有所区别: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汤塘地区,当地喜欢舞“金龙”,通常有上百人参与表演;在石角、水头等地,大家喜欢舞用布条制作的“火龙”,人数规模三四十人;在迳头地区,当地喜欢舞用稻草制作的“草龙”。

在黄焜文看来,佛冈的特色民俗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传统文化根源。“像汤塘四九鲤鱼灯表演,这个地区的族群早年间从佛山南海迁移而来,他们应该是将海边祭祀的传统保留了下来。”黄焜文举例说,水头地区“舞春牛”表演则反映了当地农耕文化,而高岗地区大多以客家人为主,早年间从江西迁移过来,他们以鸟为图腾,以前有“舞风凰”的传统。

黄焜文认为这些特色的民间传统文化十分珍贵,是佛冈乡土文化的根源,这也促使他在退休后以一年一本书的出版速度,来收集和记录佛冈本土文化。

经过数十年的耕耘,佛冈民间文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年一度的狮王争霸大赛、全国乡村春晚、农民丰收节等文艺活动精彩纷呈,佛冈在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中连续七年名列全市各县(市、区)前茅。

“民间传统文化需要依靠人才来推广和传承,希望文广部门能培养更多的文艺工作者,挖掘更多本地特色传统文化,组织开展更多民俗文化活动,让佛冈乡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黄焜文说。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相关附件

返回首页
粤省事
粤省事
政务微信
佛冈发布
(中共佛冈县委宣传部主管)
旅游美食
佛冈旅游美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