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 (记者/袁小燕)2016年7月,佛冈县龙山镇门楼富村100亩的柑橘黄龙病防控示范基地里,第一批无病容器大苗种植。截至2018年4月份,并未发现黄龙病感染。
井冈村10亩的大棚育苗基地
今年初,佛冈县柑桔产业恢复发展专项项目(省级项目)及广东省清远市国家柑橘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国家级项目)确定落户佛冈县迳头镇井冈村,随后该村整合土地1300多亩。两个项目的建设单位清远市大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也在今年初建设了一个10亩的大棚育苗基地,目前已经有20万株苗木,长势良好。
门楼富试验基地初见成效
2012年,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针对柑橘黄龙病提出无病容器大苗技术。2014年,按广东省财政厅文件([2014]462号)《关于下达省级柑桔黄龙病综合防控补助资金的通知》要求,在佛冈县龙山镇门楼富村建立柑橘黄龙病防控示范基地,由研究所为该示范基地全程提供技术指导,该基地面积约100亩。其中一半是砂糖桔,一半是沃柑。
据研究所所长钟广炎介绍,无病容器大苗技术是指在防虫网室中用育苗容器培育、用无病繁殖材料嫁接、出圃时规格至少达到普通露地苗栽植后2-3年大小的无病苗。
这个大苗与传统露地苗相比到底有哪些优势?钟广炎告诉记者,无病容器大苗技术是解决黄龙病的有效途径。黄龙病可防不可治,新技术把柑橘树苗的幼树期由三年缩短为一年,这三年幼树期恰恰是黄龙病感染高发期,需要大力防控。防虫网室培育无毒无害,又从源头杜绝了病毒感染,大大减轻了果农针对黄龙病的防控压力。
4月23日,记者致电基地的负责人邹镜初。据邹镜初介绍,种植期间,钟广炎及其技术团队经常到基地查看并提供技术指导。2017年下半年,占该基地一般的沃柑挂果,但是挂果量不大,收成1万斤左右。“果品的卖相和口感都不错,价格也在六七块左右。”邹镜初说,目前看来,这一批果树还没有感染黄龙病的迹象,今年的挂果量也正常,预计两个品种的收成将会有10万斤左右。
“无病容器大苗技术在2011年底提出时,我定的目标是定植后两年回本,也就是说株产至少要在第2年达到30斤。从2012年起我们每年试种一批,结果都能达到这个目标。”钟广炎强调说。
国家和省级项目落户井冈村
今年1月18日,清远柑桔产业复兴计划有了更实质性进展。清远市农业局、佛冈县政府、清远市大苗农业科技公司以及北京安星联供应链公司这四个单位,共同签约了《柑桔产业创新发展四方合作框架协议》。四方将共同组建一家柑桔产业发展平台,在柑桔育种、种植、销售等方面进行合作。
为弥补广东柑橘良种苗木产能特别是无毒容器大苗产能的严重不足,在柑橘黄龙病疫区实现高效优质柑橘生产,在井冈村建立广东省清远市国家柑橘种苗繁育基地,包括新建柑橘引种园17.9亩、母本园19.7亩、原种培育基地38亩,采穗园63.3亩、苗圃328.6亩、大苗示范园436亩,合计903.5亩,概算总投资3765万元。另外还有一个省级柑桔复种项目也落户井冈村。
清远市大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朱明亮向记者介绍,目前省级项目工程正在招标,大棚设施预计七八月份便可完工。国家级项目则正在设计及规划预算,预计工程将于8月份招标动工,年底前完成大棚设施、硬件建设。
20万株苗木明年可用
在佛冈县迳头镇井冈村,记者看到,由清远市大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10亩柑桔无病毒大苗培育基地已正式投入使用。据悉,该基地内的20万株柑桔大苗,将供给佛冈县柑桔产业恢复发展专项项目(省级项目)及广东省清远市国家柑橘种苗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国家级项目)。
“我们在井冈村租了1400亩地,租期为15年。并从去年10月份开始建设10亩柑桔无病毒大苗培育基地,打算将其作为示范展示基地。该基地用了一个多月建成,基地栽培的柑桔品种是由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发,分别是砂糖桔和沃柑。
目前基地内共有20万株柑桔大苗,都是从重庆运过来的,而这20万株柑桔大苗将供于省级项目及国家级项目进行种植。这批苗木大概明年下半年就可以种植了。”朱明亮说,目前已经有阳山和增城的种植大户向他预定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