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图片新闻

佛冈各地欢欢喜喜闹元宵

发布时间:2018-03-07 10:01:50来源:佛冈县新闻信息中心访问量:-字体

清远日报讯 记者钟盛祺 3月2日正月十五前后,佛冈县各地民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扔豆腐、舞火龙、抢花炮、舞被狮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为佛冈的元宵佳节增添了几分年味。



高岗社岗下村:

豆腐节狂欢送祝福

2月28日是正月十三,高岗社岗下村举行了盛大的豆腐节,大家用互扔豆腐的方式表达对对方的祝福,希望对方今年工作顺利,丁财两旺。

早上九点多,安保、医护等工作人员已就位,美食街传来诱人的香味,舞台等都已经准备就绪,等待着大批游客的到来。另一边,村民们正为昨晚连夜制作的豆腐装袋,准备着下午“扔豆腐”所需的“弹药”。据社岗下村村民理事会会长林奕茂介绍,今年的豆腐节,在农历新年前就开始筹备,全村做了2000多斤豆腐,都是村民义务参与制作的。

十点多,随着天气放晴,活动现场逐渐变得人山人海,有游客聚精会神观赏舞台上精彩的歌舞表演,也有很多人光顾路边的临时摊档,趁机品尝了酿豆腐、豆腐花、油炸鬼、萝卜糕等佛冈特色小吃。

下午一点多,分发“弹药”的豆腐车一来到主会场,参加活动的群众便把豆腐车团团围住,争先恐后争抢“弹药”。扔豆腐大战就这样毫无征兆地开始了,主会场进入了混战状态。场上无论男女,朋友还是陌生人都开始扔豆腐,互送祝福。每个人身上都沾满了豆腐,无论是身上头发上还是脸上,意味着他已经受到大家满满的祝福。

据了解,“豆腐节”传承和记录了佛冈县高岗地区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习俗,并于2007年列入了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佛冈县的民俗文化品牌之一。豆腐节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参加,沾沾福气。

石角小梅小坑村:

舞火龙祈福闹元宵

每年正月十四、十五的晚上,石角镇小梅小坑村便会舞“火龙”、闹元宵,为来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祈福。

该活动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每年到了指定日子,当地村民便会成立理事会,自发在刘氏祠堂放鞭炮,举行舞火龙传统祈福仪式等系列民俗活动。到了晚上,家家户户都会在家门口点燃一盘火和香烛,同时放鞭炮接火龙,并在家门口祈福,用这种原始传统民俗庆祝元宵节,弘扬忠、孝、礼、义、仁、廉等家风、家训。

据了解,今年小梅小坑村的火龙全长十八米,需要近二十个人才能抬得起。出巡时,在灯饰和火光的照耀下,整条巨龙全身通红,显得威风凛凛、霸气十足,后方还有狮队及若干小童男童女手执公鸡、鲤鱼等纸灯笼跟随,一路上锣鼓喧天,耀眼的火龙经过每家每户时,村民都会点着一盘火,并点燃烟炮香烛迎接。据村民介绍,提着造型各异的灯笼巡游,也有其相应的寓意,如公鸡灯笼寓意着养鸡顺利、鲤鱼灯笼寓意着养鱼丰收、生活改善。

石角凤城凤围村:

抢花炮分享福气

元宵节前后,佛冈多地都有抢花炮的民俗活动。3月2日,记者来到石角镇凤城片区凤围村,见证了该村独特的抢花炮习俗。

据了解,每年正月十五是凤围村钟氏家族的“上灯日”。去年生到男丁的家庭,在这一天都会设宴邀请亲戚好友至家中聚餐、拜祭祖先,并在村外一片空荡宽敞的稻田上烧丁炮、舞狮子、抢花炮。

而这些活动的最高潮就是抢花炮环节。村里人特别重视这活动,专门用竹竿在空旷的稻田里搭建了“高塔”,用来晾架鞭炮,然后将几百米长的鞭炮升至竹塔顶并点燃。

当炮仗响起时,人们也开始紧密地围在一起、聚在一起,欣赏“猪头狮”精彩的表演。狮子采过青完毕,会将祝福献给去年生到男丁的家庭,祝新生的宝宝健康成长,聪明活泼。待花炮架上的鞭炮烧完后,就进入活动的重头戏———抢花炮。只见老师傅熟练地在花炮发射装置填上火药,插上绑红绳子的木塞,安装完毕后,随着瞬间的点燃,一声“轰隆”巨响,木塞直冲天际。

此时,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早已朝着一个木塞散落的方向一哄而上,只为抢得那掉落的红绳木塞。而抢到木塞的那个人,可以凭木塞兑换由去年生下男丁家庭派出的大红包。能抢到木塞的幸运儿,自然是开心不已。据村中老人介绍,该村的抢花炮活动已有百年历史,抢花炮送红包这个环节,寓意添丁家庭向大家分享福气。

汤塘四九田心村:

鞭炮撞彩门热闹过节

每年正月十五晚上,汤塘镇四九片区田心村都会举行舞鲤鱼灯和撞彩门活动。

据说田心村的先祖是水乡顺德甘竹的移民,水乡人以打鱼谋生,形成期盼鱼获,以鱼为图腾的传统民俗,并逐步演变为舞鲤鱼灯,为了纪念祖先和庆祝来年丰收,当地村民都会在春节期间进行舞鲤鱼灯的活动。

而撞彩门活动,更是一项精彩又热闹的民俗。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田心村民们就会提着大袋小袋的鞭炮,去到村里的广场上。一阵锣鼓声起,几个村民用一条20多米长的绳子,捆住一只用竹篾编成的巨型“花篮”,里面装满烟花,拉升到一条15米高铁杆的最高点,“花篮”固定后,“撞彩门”活动正式开始。

“撞彩门”活动开始后,一众村民纷纷点燃各自带来的鞭炮,用力投向高处的“花篮”,谁的鞭炮抛入“花篮”并点燃篮中的烟花,谁就率先撞开了“彩门”。今年的活动共设置了三个彩门,第一个彩门只用了十来分钟就被点燃了,而第二个彩门大家用了一个多小时都没能点燃。点燃彩门时,一串串鞭炮此起彼伏地在空中炸响,场面热闹非凡,现场欢呼声一片。



汤塘围镇村:

舞被狮促和谐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十六,汤塘镇围镇村都会举行世代相传的“舞被狮”民俗活动,以此来促进婆媳关系和谐、邻里和睦。围镇村的“舞被狮”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2007年时就被定为广东省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被狮”的特色是被单为狮、妇女主舞、婆婆做狮头,姐妹邻里做狮尾,村里去年新婚和添丁的人家都要迎接舞狮到来,并给予最热情的招待。

据了解,去年围镇村新婚添丁共32家。3月2日早上,记者跟随被狮队到这些人家一一拜访。一路上,鞭炮从未停歇,而女人们的欢声笑语也未曾间断。“被狮”到各家后,先拜门神、灶君,再拜新婚大床等。拜过后,热情的主人家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擂茶、甜酒、年糕、糖果和红包犒劳答谢,最后烧一串长鞭炮相送。

下午2点左右,被狮队走访完这32户之后齐聚祠堂。这时,现场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现场围观群众越来越多,楼顶都站满了人。妇女们在祠堂门前不断挥动手中的被单,还跳起抱婴舞、“打竹竿舞”等。这时候,村里的女人成了主角,而男人们则拖儿带女站在一旁,成了快乐的看客。
最后,活动组织者会把祠堂门前广场上的柴草点燃,这便是“燃烧火龙”,也是整个舞被狮活动的最高潮。只见被狮队伍绕着燃烧的柴草不断舞动被狮,现场观众被这精彩的表演所震撼,欢呼声此起彼伏。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相关附件

返回首页
粤省事
粤省事
政务微信
佛冈发布
(中共佛冈县委宣传部主管)
旅游美食
佛冈旅游美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