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要闻动态 > 图片新闻

迳头镇官塅围美丽乡村入佳境 古旧村落换新颜

发布时间:2016-12-30 10:25:58来源:佛冈县新闻信息中心访问量:-字体

官塅围村有效整合农村土地和资金,积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使该村

综合面貌焕然一新。(魏亚男 摄)


南方日报讯 (记者/魏亚男 通讯员/易超明)走进佛冈县迳头镇官塅围村,在一排完整的客家围屋建筑门前,有一个半圆形的池塘,被当地村名称为“半月塘”。倒影在“半月塘”里的客家围屋建筑虚虚实实、若隐若现。村内建筑布局较为集中,成块状分布。中间为祠堂古建筑,土砖瓦结构,是传统的客家围屋式建设风貌。

然而,围屋建筑墙体多为砖和土墙,且年久失修,前几年建筑风貌较为陈旧且质量较差。2013年以来,官塅围村有效整合农村土地和资金,积极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环境整治工程以及现代农业项目,促使该村综合面貌焕然一新,发展潜力大大提升,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打造美丽乡村 河西休闲风情长廊初步展现

官塅围是佛冈县迳头镇楼下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迳头镇烟岭河的西边,有迳头镇的“河西走廊”之称。据介绍,官塅围党支部积极挖掘文化历史底蕴,充分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全力打造一个集历史文化、田园风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名村。目前,官塅围后山公园、环村道路、文化公园已经完工,独具区域特色的河西休闲风情长廊初步展现。

“村里的生活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了,村民也自愿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当中。”该村村民范伯说。记者在官塅围村看到,该村有篮球场、垃圾收集站、生态小公园、禽畜饲养栏等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还收集古式古香的乡村农具和生活用品的工作,完善乡村记忆馆的硬件建设。”官塅围村民理事会会长范秀军告诉记者,在完善美丽乡村硬件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做好文化驿站软件建设工作,深入发掘乡村文化,引导群众参与到娱乐活动当中去,使得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村民幸福指数得到提高。

“力争把官塅围村打造成为一个环境优美、历史悠久的客家风俗名村。”范秀军介绍,官塅围立足原有的生态优势,特色资源,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相结合,将该村建设成为以农业种植和历史民居为基础,农家休闲、观光、节庆为特色,“环境宜人、设施齐全、文明卫生、乡风淳朴”,产业联动推进的客家民俗名村。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 带动村集体和个人收入

官塅围通过村民广泛深入商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整合方案,实现“多块变一块,小块变大块”的目标,共整合出220多亩的连片土地,成立专业合作社,由本地农业种植专业户进行经营。

土地整合后,连片种植了100多亩优质莲藕和100多亩优质葡萄。合作社返聘当地村民到园区务工,通过统一管理,有效提高了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程度以及土地利用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农民收入。当前两家专业合作社的效益逐步体现出来,对周边农民群众形成辐射带动作用。“产业园的发展带动了村经济的集体和个人的收入,让中青年人能安心在外创业打工,留守在家的中老年人可以到产业园做事增加家庭收入。”

接下来,将农业种植与旅游休闲相结合,形成“可游览、可观光、可居住”的环境景观,发展体验现代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目前,官塅围村正在兴建一座建筑面积为1350平方米的旅游服务综合大楼,建设土特产品一条街,便于游客体验美丽乡村的优质服务。并且已完成了村饮水、排污、绿化、娱乐等工程,打造绿色生态园。据了解,官塅围村2014年被评为清远市美丽乡村示范村,目前正在申报清远市美丽乡村生态村。

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在村党支部的指导下,理事会积极发挥作用,进一步提高村民自治水平。“创建开始时,规划图纸中村文化室等建设用地涉及到几户村民自留地,为解决土地问题,理事会及时召集村民集体商量,最后达成通过与村民置换后山集体土地的形式有效解决问题。”范秀军说。

村中的公益事业建设需要筹措资金,官塅围村民理事会广泛发动外出乡贤集资建起文化室。“经过讨论,全村签名通过资金整合方案:全村每户一次性捐献两年种粮植补和生态林收入,按种粮植补中190元/亩、生态林收入中14.25元/亩为标准,外出户每户一次性捐出1500元。”范秀军告诉记者,全村共筹集7万多元专项资金,用于聘请保洁员、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垃圾站等基础设施的维护。

“平时我们会把群众反映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整理,然后选择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提交到理事会讨论,理事会采取走访等方式商议解决,小事由我们理事会成员决定,大事全部都会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决议。”范秀军说。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相关附件

返回首页
粤省事
粤省事
政务微信
佛冈发布
(中共佛冈县委宣传部主管)
旅游美食
佛冈旅游美食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