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以来,每当夜幕降临,石角镇里水福联村篮球场上几十村民便舞动起来。(黄超贤 摄)
清远日报讯 (记者钟盛祺 通讯员冯敏菲) 8月18日晚,佛冈县石角镇里水福联村活动中心前的篮球场上,笑声不断,掌声连连。音乐响起,几十位大妈、大嫂踏着动感的旋律,随节拍舞动起来。广场四周,围满了前来看热闹的老人和小孩。今年4月份以来,每天晚上8点开始,在该地点人们常常可以看到上述场景。
“以前,村民们空闲的时候就是看电视、打麻将,现在呢,大家聚在一起唱的唱、跳的跳、看的看,一起跳舞、聊天,邻里关系更好了。”许多跳舞的村民高兴地说,喜气洋洋的欢乐广场舞成为该村的一道风景线。
新农村建设确保了广场舞场地
福联村位于佛冈县城近郊,坐落于全省唯一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区龙南片区内,全村常住人口约350人。村里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妇孺与老人。留守村民除了耕种外,空闲的日子较多,精神文化生活较贫乏,大部分时间靠坐在牌桌上来打发。2014年,福联村深入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由村委、理事会牵头,通过“一事一议”、村民、乡贤捐资等多渠道筹资,建成乡村公园、荷花池、村文化室、篮球场等设施。
村里文化活动设施建成后,村民就开始考虑,如何将其利用起来丰富自身的文化娱乐生活。福联村村委会主任黄金辉向记者介绍:“我老婆她们商量后,决定利用场地跳广场舞。后来她们了解到,田野绿世界表演团的一位师傅租住在本村,于是便去邀请那位师傅担任教练。想不到那师傅一下子就答应了下来。”据黄金辉介绍,村里一位办厂的老板得知村民的意愿后,免费提供了音响设备。
在确保了场地、教练、设备后,村民们就约上三五知己,在晚上到篮球场学习跳舞。“最开始只有十几个人,后来,在这里跳舞很开心的消息传开,连隔壁村的都加入了进来。”村民宋阿姨说。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们是欢乐的队伍”
8月18日晚上9点,记者见到了这支草根队伍的教练———就职于田野绿世界、云南籍小伙子岩平。“这些广场舞都是我从网上学来的,经过模仿,能跟网上跳得一模一样了。”岩平自豪地说。“我们一般晚上10点就散场,兴致上来的话,到了12点大家都不愿意走。附近村民参加进来,队伍后跟起了长长的‘尾巴’。”
岩平跟妻子租住在福联村,平日里,他们下午六点下班,吃过晚饭后就过来教村民跳舞。“没想到这里老百姓热情这么高,会有这么多人过来。”刚带领队员跳完一段,岩平还在擦汗。当记者问及为何要无偿教导村民时,岩平回答:“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教得开心、队员学得快乐,我们这个队伍很和谐、很欢乐,这就足够了!”记者在现场看到,岩平已经跟村民打成一片,村民亲切地称其为“小陈老师”。“他一个人跳的时候非常棒,人又热心,总之是个大好人。”村民纷纷为岩平点赞。
“因为广场舞,村口的麻将台都少了几桌”
队员曾阿姨告诉记者,她们这支广场舞队规模最大时可达六十人。说起广场舞,56岁的曾阿姨感受颇深,“以前总是靠打麻将来消磨时间,身体反倒越来越差。看别人跳舞觉得挺好,我也就试试。真不错!舒服。如今因为这个广场舞,村口的麻将台都少了几桌。”曾阿姨开心地笑起来。
近年来,石角镇注重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农民文明生活新理念和农村社会新风尚的形成。“十二五”时期,石角镇建成镇文化镇电子阅览室和农村文化室等50多间;“农村书屋”全面覆盖到17个行政村。同时积极开展送戏下乡、道德讲堂等活动,以丰富农村文化活动。
如今,广场舞这一喜闻乐见的舞蹈形式已经融入到福联村村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该村妇女的一项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广场舞健康运动渐渐成为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新风尚。
由于福联村篮球场较为宽阔,晚上灯光还不是很足,村民希望能多装几盏路灯,让村民的文化生活更加“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