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楼富卫生站。通讯员供图
清远日报讯 (记者钟盛祺 通讯员罗道聪) “卫生站条件好了,村民看病就更方便了。”
龙山镇门楼富村村民邹伯向记者介绍,自从村里建起了涉农服务平台,很多服务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由于涉农服务平台能提供便利的生产与生活服务,不少村民都将其当成了“万事屋”。
500平米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
门楼富村为龙山镇涉农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试点村,自2013年农村综合改革开展以来,龙山镇一直积极探索农村涉农供销、卫生、农业技术、便民超市、农产品电商等服务平台的建设。镇政府前后共投入40余万元到门楼富村建设涉农服务平台,2015年8月,平台正式投入运行。
据了解,门楼富村建设的涉农服务平台建筑面积近500平方米,是集片区卫生站、生活超市、农业生产服务、农资购销、电子商务、信用合作、金融服务等于一身的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
“涉农服务平台建成后,村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看病方便了。过去的村级卫生站设施设备简陋,缺医少药,不少村民都不愿意去那里看病。而如果去县城看病,则要先想办法去到8公里外的黄塱墟或者民安墟坐班车去县医院,排队拿号看医生,一折腾就是一天,现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大家都说好!”门楼富村委书记邹镜初说。
服务平台解决“就医难”问题
门楼富村地处龙山镇北部,总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43亩。村户籍总人口约2500人,下辖21个村民小组,其中党员56名。该村耕地土壤肥沃,主要种植荔枝、龙眼、石榴等名优水果。作为传统的农业村,以往该村的医疗条件水平不是很好。
7月8日,记者来到龙山镇门楼富村涉农服务平台所在地,看到了一栋一字排开的新建楼房,楼顶上竖着大招牌。各功能区的屋檐前面也无一例外地安装上了招牌,包括门楼富卫生站、门楼富便民超市、村经济联合社信用合作部、农产品种植购销信息服务中心等。
其中,新建的门楼富卫生站干净明亮,不但能够进行简单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康复,连接宽带后,还能实现新农合网上直报,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在村卫生站就能报销。门楼富卫生站负责人谢锐敏表示,每天都有不少村民来卫生站看病,由于就医环境改善,加上地理位置优越,对于一般的病痛,村民都乐于到此就诊。
谢锐敏介绍,之前的卫生站面积狭小,缺乏必要的医疗设施,连房屋都是落后的砖瓦房,村卫生站处在相当“尴尬”的位置。由于缺乏良好的就医环境和基本药物,自己作为村医,给人看病也时常缺乏“底气”。自从搬进新建的涉农服务平台后,基本医疗设备设施齐全,村民乐于到此就诊,自己的收入也提高了,他本人对政府很是感谢。
村级卫生站建设是切实的惠民工程
龙山镇镇委书记黄方洪表示,推进农村卫生站建设,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体系的重要一环,是打通医疗服务“最后一公里”、破解医疗资源不均衡及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难题的重要举措。建设卫生站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需要花大力气去破解各种瓶颈与阻梗,从而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整体水平。
“让村民可以就近享受医疗服务,实现‘小病不出村’。”黄方洪表示,推进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提升农村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农村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工程,既能改善党委政府的形象,又能增强百姓的幸福感,还能让乡村医生工作得更加安心,是一条三赢的新路。今后龙山镇还将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设更多涉农服务平台。
古村落 新服务
同为龙山镇涉农服务平台建设工作试点村的还有上岳村。上岳片区位于龙山镇西面,片区内古民居历史悠久,始建于宋朝。2008年10月,上岳古围村被省文联、省民协认定为广东省首批古村落;2008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村”;2010年7月,被国家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被省文物局评定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2015年10月,“上岳综合服务平台”建成,该平台依托“名村”建设,打造成集休闲、驿站、旅游、文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行政事项代办、旅游接待、片区生活超市、片区卫生站、农业生产服务、农产品购销、农机服务、淘宝代购等。通过服务平台作用的发挥,提高了农户———产品———商家的对接效率,为村民增产增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