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呼吸道疾病多发,学龄儿童患者居多。( 魏亚男 摄)
“最近好多孩子感冒了,我孩子班上就有五六个学生请假。”市民梁女士说。记者从佛冈县中医院了解到,进入3月以来,由于春季气候多变以及潮湿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门诊量比前期有所增长,而每天来院就诊的患者中,以上呼吸道感染、肠胃疾病患者居多。 ●南方日报记者 魏亚男
流感高发季节幼儿多中招
春季天气多变,稍不注意就容易患上感冒、咳嗽等上呼吸道疾病。市民吴女士带着4岁的女儿前来看病,她说,孩子感冒几天了,一直咳嗽,从前天夜里开始发烧,已经两天没有上学了。
“每年春天,来医院看病的小孩都会新增几十例,基本上都是呼吸道感染。3岁以下幼儿是最主要的患病群体。”佛冈县中医院急诊科主任范志慧介绍,这段时间感冒发烧患儿较多,大多是由于季节变换,流感病毒活动活跃引起的。
“这些患儿主要症状是感冒、发烧,有的高烧几天不退,以学龄前的居多,也有不少小学生和中学生。”范志慧表示,有的甚至是一个班的学生有十几个感冒。
遇到孩子感冒、发烧,父母在关心的同时也不必过于紧张。一个健康的儿童,每年平均要患上4—6次的呼吸道感染,病因会有很多种。幼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抵抗力较弱,本身就很容易患病。再加上春天气温上升这个大环境,给很多病毒、细菌的滋生与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范志慧提醒各位家长,春季呼吸道疾病多发,以下措施可有效预防疾病发生:家里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搞好家庭环境卫生,定期清扫;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掩住口鼻等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要烧熟煮透后再吃,保存食物时要注意生、熟分开;平时带孩子出去游玩尽量选择空气良好的开阔地带,少去商场超市等人多密集的场所;积极锻炼身体,多吃蔬菜瓜果,多喝温开水,增强抵抗力。
春季腹泻警惕胃肠型感冒
记者了解到,目前还是胃肠疾病高发期,医院消化科门诊量及住院人数较以往有所攀升。
28日中午,家住石角镇的李先生最近出现食欲差、呕吐、腹泻的症状,他告诉记者,他平时肠胃就不好,没想到入春以来病情更严重了。类似这样的情况在医院并不少见,佛冈县中医院急诊室的一位医生告诉记者,最近胃肠道疾病患者较平时多,部分患者出现腹痛、呕吐症状。
据介绍,入春以来胃肠道引起疾病的患者不断增加,每天到医院就诊的病人主要有腹痛、恶心、腹泻等症状。“有一部分患者食欲差、腹痛、恶心、呕吐、拉肚子,同时伴有上呼吸道症状,这很可能是病毒所致的胃肠‘感冒’。春天病毒活跃感冒易发,然而‘胃肠型感冒’有时上呼吸道症状不明显,所以也容易使人产生混淆。”范志慧解释说,“胃肠型感冒”多发生于消化道功能较弱的人群,如小朋友。由于春天早晚温差较大,较易引起“胃肠型感冒”,这种疾病很容易与急性胃肠炎相混淆。
范志慧告诉记者,如果市民出现食欲差、上腹部发堵、反酸、烧心,以至于恶心、呕吐,有时伴有轻微腹痛、水样腹泻等,有可能是患上了肠胃病。他介绍,春季到了,各种细菌、微生物也随之活跃,如休息不当,很容易导致胃肠疾病的发生。对于肠胃病患者,饮食方面可选择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粥、面条等少渣、清淡食品,同时忌饮酒,不要吃隔夜、隔餐饭,注意御寒。
相关
郊外野菜蘑菇切勿乱采
春季是万物生发之时,各种野菜、蘑菇竞相生长,在郊外路旁不时看到,很多人还在田野采挖野菜、采蘑菇,但有些本身含有毒素,误食可引起中毒,或因为生长在马路边,遭受汽车尾气污染,给食用者带来健康隐患。
每年3—4月份和7—8月份是各种野生蘑菇生长旺盛、毒蘑菇中毒高发的季节。少数市民认为毒蘑菇的形状花俏,色彩斑斓,而长相朴实的蘑菇不会有毒。但实际上毒蘑菇生长广泛,与食用菇形态相近,往往没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其鉴别需要运用专业知识及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才能完成。广大群众仅从外形上凭经验难以区别,故常有人误食而发生中毒事件。
吃了毒蘑菇的病人有什么症状呢?人食用毒蘑菇后一般1—2小时即出现中毒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严重的可导致抽搐、痉挛、昏迷甚至出现幻觉、溶血症状和肝脏损伤等严重症状,死亡率极高。
范志慧表示,毒蘑菇可致命,“经验”与“土方法”不可靠,不要采食野生蘑菇,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蘑菇,以确保健康和生命安全。经营食用菌的餐饮业及市场经销商要提高警惕,严把采购关,确保食品安全。市民一旦不小心进食野生蘑菇发生中毒,要及时大量饮用温开水或浓盐水,把手指伸进咽部催吐,以尽量减少毒素的吸收,并及时到医院救治,不要私自服用所谓“解毒药”,以免延误救治,危及生命。
范志慧提醒广大市民,春季这个时候除了毒蘑菇,还有山野菜会出来作怪。虽然春野菜富含维他命和无机物,而且可以预防春困症,但含有食物固有有毒成分的楤木芽、黄花菜、棉桃和蕨菜等一定要在开水中焯过后才可以去掉有毒成分从而食用。“还有在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工厂和居民区附近,以及受污染的河流附近生长的野菜,是不能食用的;生长在马路边的野菜,因受汽车尾气污染,也含有铅等有毒物质。人如果大量摄入,肯定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