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种禾稼也。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证,是农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和命脉,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石,也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空间要素。田长制是为落实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而建立的以村为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2024年,佛冈县在全县建立和全面实施耕地保护田长制,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耕地保护有名、有实、有效。而田长,正是这些耕地的守护者。眼下,佛冈县的田间地头处处是播种的希望!
(田长通过巡田APP开展巡田)
建章立制,全面落实田长制党政同责
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制定印发《中共佛冈县委办公室 佛冈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成立佛冈县全面推行田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佛冈县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实施方案》《佛冈县田长制工作规则》等三项配套制度,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田长办,设立县级田长2人、镇级田长12人、村级田长79人,健全完善网格员队伍358人,制作安装镇村级田长制公示牌共计108个,开展各镇村级网格田长耕地保护“田长制”技术业务培训6场,覆盖人数达300余人,全面构建县、镇、村和网格四级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县级田长抓统筹、镇级田长抓落实、村级和网格田长抓巡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巡查和督导查处协同管理工作机制,实现多级联动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管理格局。
带图巡田,切实提升“田长”巡田质效
一是下发镇村两级《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分布图》,以便基层田长迅速掌握负责区域的耕地情况,充分发挥基层治理力量,结合网格划分情况,明确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界限、种植管控要求和保护责任人,基层田长及有关责任部门可结合巡田app查阅耕地具体情况并判断该地块是否存在问题,切实满足带图巡田的需求。二是规范流程,统筹处置耕地问题。问题记录与上报阶段,镇村级田长在巡田过程中发现乱占耕地建房、建坟、堆填土、扩建农村道路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记录并上报,通过巡田移动APP、简报、图片、巡田发现问题整改通知书等形式完整记录巡田过程并建立巡田台账,定期报县田长办汇总。问题分类处置阶段,按照“属地原则和属事原则”,根据巡田发现问题的性质和处置权限进行分类处置,逐级上报违法线索并制止其违法行为,不能制止的,县镇级田长需组织相关部门研究处置,避免造成应巡未巡、应查未查、应处未处,责任倒查等情形。问题整改与监督阶段,对于巡田发现问题,县镇级田长办需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及时将问题移交相关单位调查处理或整改,同时跟踪监督问题处理的过程和结果。四是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对群众举报投诉的问题,县镇级田长办需认真记录、登记、核实,参照巡田发现问题的程序处理并及时反馈。
(镇村级田长制公示牌揭牌)
探索机制,有力激发“田长”巡田动力
一是建立健全我县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以最新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中确定的实有现状耕地面积为基数,统筹安排耕地保护补助资金,由各镇实际情况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对实际承担巡田工作并且成效突出的责任主体进行资金倾斜,有效激发工作动力。二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田长履职动能。为严格“田长制”工作监督考核,将田长履职情况纳入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内容,以及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对保护不力、问题突出的镇区,视情况对田长予以通报、警示约谈,并将涉嫌违纪或者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线索按程序移交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科技赋能,创新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体系
在全市率先启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识牌更新和界桩标识布设工作,维修更新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标识牌77个,对全县“三区三线”集中连片45亩以上的永久基本农田地块设立点位并安装界桩604条,同时开发“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系统”,赋码探索“耕地智保”场景应用,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通过扫描界桩二维码,可查看该地块界线情况和种植管控要求的目的,完善耕地巡查及法规宣传管理机制,提升耕地网格监管信息化水平,有效落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防范整治。
宣传到户,营造全民保护耕地良好氛围
积极强化耕地保护宣传引导,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结合“6.25全国土地日”、村民大会、党员大会、春节中秋等重要时节开展宣传,通过田长制公示牌揭牌、电视新闻、网络媒体、宣传手册、农村广播等方式,走进基层、走进田间多元化宣传耕地保护“八、六、五、四”禁令、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相关法规,做好政策解读和舆论引导,同时印发一批田长制防晒服、帽子等宣传物料穿戴于巡田和日常工作中,增强群众对耕地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全力推动田长制在基层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