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的出生给家庭添加了新的活力,宝宝的健康更是家庭关注的焦点。2022年4月,一位新手妈妈找到县人民医院康复科,说发现她4个月宝宝的头常歪向一侧,摆正后依旧,按之其宝宝哭闹。后行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双侧胸锁乳突肌长度及厚度明显不一,未形成包块。即为我们所称的“小儿斜颈”,根据其症状和其检查结果判断其斜颈类型为肌性斜颈。
在省人民医院帮扶下,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得到长足发展,2022年9月,经过5个月的持续治疗,患儿左侧胸锁乳突肌由原来增厚10.8 mm变为8.5 mm。目前该宝宝仍坚持每天治疗。
斜颈宝宝“歪头杀”看起来很可爱,但是宝爸宝妈要多加留意,预防小儿斜颈。
【病因】小儿肌性斜颈病因不清,但一般认为在某一时期发生的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与变短,双侧胸锁乳突肌不等长,从而患儿脖子向一侧倾斜,引发斜颈。
【发现】一般情况下,家长如果发现婴儿颈部有肿块隆起(肿块无红肿热痛),呈椭圆或者圆形或头部无论平躺还是趴卧,婴儿头部倒向一侧,下颌转向健侧的情况下。建议到医院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
【治疗1】中频电刺激疗法:选择处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肌肉软组织挛缩,促进组织代谢。
【治疗2】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强化对侧斜方肌及胸锁乳突肌
【治疗3】超声波疗法:松解粘连
【治疗4】手法治疗:轻拨按揉挛缩的胸锁乳突肌,10-15分钟;被动牵拉脖子,缓缓转动头部,5-10分钟;向健侧侧头牵拉5-10分钟,以上手法建议每天坚持3-5组或以上,且需由专业治疗师操作或由家长学会后在家中完成。
另外,妈妈在喂奶以及用玩具吸引婴儿注意时都应重视姿势的纠正。
【早期治疗要及时】小儿肌性斜颈的治疗方法即早发现早治疗,通过一系列的治疗手段大部分患儿可以治愈,但治疗周期长,需要家长和患儿的长期坚持,如不治疗患儿会逐渐出现双侧脸部、眼睛大小不一致,患侧头颅低等表现,影响患儿外观,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彻底治愈,直至颈部肿块消失,颈部活常为主。
县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罗兴武表示,应采用的治疗方式和具体手法需根据患儿病情决定,如家长发现宝宝长期歪头,纠正时宝宝会不适或痛哭,建议来县人民医院康复科纠正咨询,尽早治疗。
在省人民医院帮扶下,2021年4月至今,先后共有4名帮扶专家到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开展常驻帮扶,现有常驻帮扶专家1名。借助省级专家的优秀康复医疗经验与资源,县人民医院康复科强化与省人医的沟通联系,逐步加强专科建设,进一步提升专科服务能力,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素养,为佛冈百姓的健康持续护航。
撰稿:胡毅婷
审核:张勇华
佛冈县人民医院
2022年9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