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汤塘镇濂溪书院——中共潖江区工委、中共潖从区工委旧址、兴庐——中共潖从区委交通联络站旧址被列入佛冈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截至目前,汤塘镇已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2个。
近年来,汤塘镇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做好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工作。积极申报省级红色革命遗址专项资金项目,对汤塘村濂溪书院、菱塘村兴庐进行修缮及布展。改造升级后的濂溪书院焕然一新,包含展厅、爱国主义研学活动室、周氏宗亲活动室等,是一座融教育性、警示性、观赏性为一体的红色教育基地。主要向参观者展示抗日战争时期,佛冈、潖江地区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革命前辈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前仆后继、英勇奋斗的感人事迹。修缮布展后的兴庐地下一层中厅为诊疗大厅,摆设有诊疗台、药柜、研磨器具等;左室为起居室,摆设有莫玉山生前使用过的床、衣柜等家装;右室为陈列室,摆设有行医卖药时的物件。二楼为中共潖从区工委、菱塘村革命斗争史、菱塘村革命人物简介等。一块块展板、一件件遗物、一位位人物、一个个故事,记录着菱塘村人民革命斗争事迹,展现了菱塘村人民顽强不屈、敢于斗争的精神。
升级改造后,汤塘镇加强对两处红色革命遗址的日常管理维护,定期对外开放,并在村委干部队伍中挑选培育红色讲解员,讲好红色故事。同时,注重与其他单位、学校、企业等交流合作,吸引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等前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党性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据统计,2023年至今两处参观人数超2500人次。
下一步,汤塘镇将继续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阵地作用,不断创新丰富基地活动形式内容,用心用情用力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濂溪书院——中共潖江区工委、中共潖从区工委旧址
濂溪书院——中共潖江区工委、中共潖从区工委旧址,位于佛冈县汤塘镇汤塘村,为汤塘周氏族人创办,始建于明末清初,坐东北向西南,为三进布局,占地建筑面积1280平方米。革命时期是中共潖江区工委、中共潖从区工委旧址;民国时期,汤塘第一小学在该书院办学;1956至2004年改办为汤塘中学;2005年,汤塘中学迁出,书院闲置、破损;2015年,由周氏族人集资修缮,恢复濂溪书院的原貌。为更好保护利用文物建筑,2022年,村委利用上级红色革命遗址专项资金182万元,以现建筑旧址特征为基础,对书院再次进行修缮,并进行布展,于2022年底完工并定期对外开放。
作为潖江地区革命根据地之一,汤塘村濂溪书院其鲜活的革命历史记忆,是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和增强民族自豪感的重要载体;是纪念历史革命事迹与缅怀革命先烈的重要印记,对汤塘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兴庐——中共潖从区委交通联络站旧址
兴庐,位于佛冈县汤塘镇菱塘村委群丰村(原称大树脚围),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潖从区委的地下交通联络站旧址。在1940年前只有2间砖瓦房,1940年5月,中共潖从区委员会成立后,为加强对潖江地区抗日活动的领导,提议以大树脚村的大树为地标,把莫玉山(又名莫兴财)原砖瓦农房改建为具有存放秘密文件及易疏散的房屋,作为交通联络使用。莫玉山接受组织的建议,把旧农房拆除,并用自己行医卖药积蓄的钱改建房屋。1941年新房建成后,按自己名字(兴财)的“兴”字称为“兴庐”。
莫玉山善于医术,以行医、卖药谋生,经常在潖江、从化、清远、英德、佛山等地区的行医卖药。他利用民间郎中的身份,秘密联络和传递中共地下组织的情报、密信。在莫玉山的药箱以及家中墙壁、药盒有特制夹层,他通常把党的情报密件置放在夹层中,保证情报密件的安全。兴庐的阁楼为中共潖从区委的活动密室,楼板设有观察孔。中共地下组织召开会议、交接秘密文件都在这里进行。莫玉山为中共地下组织的交通联络工作作出的特殊贡献,得到组织的充分肯定。(镇党政综合办:黄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