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冈县政务公开 > 部门文件

佛冈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冈县“十四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03-10 16:41:14来源:本网访问量:-字体

佛冈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佛冈县“十四五”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佛府〔20237


各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佛冈县“十四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反映。



                                                                                                                                                            佛冈县人民政府

                                                                                                                                                             2023214



佛冈县“十四五”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根据《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国发〔2021〕11号)和《广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以及《清远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及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习近平总书记“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总要求,全面落实健康中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强国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场地设施布局、科学健身服务、社会组织作用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心构建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城镇与乡村相协调具有佛冈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优质资源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身需求。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以上,实现全县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向自然村延伸,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到县常住人口总数的40.5%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达到每千人2.8名以上,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指导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二、主要任务

       (三)实现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新突破

       1.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推进全县体育场地设施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与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保障体育用地,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标准化建设,优化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制定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配合省市推动本县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补短板建设,因地制宜配置社区体育公园、小型足球场、多功能运动场等,促进本县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加快推进南部生态长廊建设以及中部休闲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森波拉、田野绿、龙南生态绿道,将潖江两岸、四九河、烟岭河纳入碧道规划建设区域。

       2.加快推进县体育中心及周边体育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县体育中心免费或低收费向公众开放使用。各镇重点建设文化广场和全民健身广场。村(居)重点推动综合性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及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健身工程全覆盖的行政村,继续推进灯光标准篮球场、健身路径、乡村健身步道等建设。鼓励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全民健身设施。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体育健身场地,并按标准增加无障碍设施。充分利用郊野公园、城市公园、公共绿地及空置场所等建设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进一步扩大绿地活动空间。

       (四)打造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新亮点

       1.鼓励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民健身运动会。积极引进和打造一批大型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组织参与省市体育大会、综合性运动会、品牌赛事。推动各镇广泛举办各类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形成更加完善的业余竞赛活动体系。

       2.推进“入珠融湾”体育新融合。以全民健身赛事为抓手,推进“入珠融湾”体育新融合发展。配合搭建广清两地全民健身合作平台,增强区域全民健身深度融合,提升广清两地体育赛事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每年度配合举办“广清穿越”等赛事活动。加强广清两地体育社会组织合作交流,吸引珠三角体育界有影响力人士加入县体育社会组织。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区域联动,发挥大湾区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体育资源共建共享。

       3.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丰富和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调动体育爱好者的积极性,发展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游泳、健身走(跑)、骑行、广场舞等群众基础好、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扶持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传承发扬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通过“全民健身日”、“体育节”“广场舞大赛”等主题活动,形成佛冈县固定的活动体系。根据佛冈地理气候特点开展健身走(跑)、登山、休闲运动;继续开展田野绿徒步活动;举办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佛冈站),促进体旅融合发展。

       4.加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发掘建设美丽乡村体育之路。广泛开展社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巩固共练共健社区体育和谐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全国性、区域性、综合性群众运动会和节庆体育主题活动,开展群众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评定。根据职工、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和残疾人等人群健康需求,普及开展全人群全周期健身活动。结合疫情防控常态化,大力推进居家健身、线上健身和云端赛事,创新促进体育赛事活动服务保障和监管机制,使参加体育健身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方式。

        (五)提升科学健身服务新水平

       1.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政策法规建设,建立上岗激励机制,加强组织网络和信息平台建设。加大培训力度,扩大队伍规模,优化队伍结构,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以累计志愿服务时长为主要依据进行等级评价。组织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宣讲科学健身知识、传授体育技能、指导使用体育设施等。举办社会体育指导员展示和交流活动,提升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水平。加强全民健身志愿者队伍建设,坚持示范推广与日常指导相结合,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测验活动。加强健身气功组织建设,推动健身气功项目发展。

       2.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积极推动医护人员参与科学健身指导工作,将参与时长纳入继续教育学习时数。加强体医融合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推进科学健身进医院、进健康小屋,推动社区医院和体质测定指导站融合建设,开展体质检查和身体测试,并将体质测定相关指标纳入日常体检范畴,开具运动处方。

       (六)规范体育社会组织新生态

       全面推动党建入章和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强化意识形态领域引导监督,全力促进体育社会组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规范体育社会组织内部治理结构、信用管理体系和诚信自律建设。推动人才队伍纳入国家人才体系。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优惠使用公共资源。降低门槛,大力发展体育组织,加强各级体育总会建设,引领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有序发展。重点培育在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鼓励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进行注册登记。推动全民健身社会组织下沉农村,更好发挥基层体育社会组织服务社会作用。培育发展城乡社区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和全民健身站(点),带动社区体育活动发展。支持发展成熟、积极性高的体育社会组织承办相关赛事,推动全民健身。

       (七)促进青少年体育新发展

       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建立体教思想、目标、资源措施融合的“一体化”青少年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青少年身体锻炼和文化学习协调发展。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加强改进学校体育工作,不断完善课程设置,深化评价改革。强化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切实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严格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制度,促进青少年熟练掌握12项运动技能,学生体质健康优秀率稳步提高。加大青少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建立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进校园任教制度。创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形成小学、中学完整的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学校、家庭、社区青少年体育服务体系,制定社会体育组织进校园准入标准及运行机制。深入推进青少年健康工程,开展针对近视、肥胖、脊柱形态不良等突出问题的科学预防和运动干预,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帮助青少年养成良好运动习惯。充分融合中学生锦标赛和青少年锦标赛,逐步建立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搭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络体系。

       (八)创建体育产业新业态

       营造有利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激发包括国有、民营企业等多元市场主体活力,盘活各类体育资源,不断增加体育市场供给。积极培育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主体,鼓励社会参与培育或赞助知名赛事、场馆、俱乐部等体育品牌。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积极支持公益性群众健身消费。培育一批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新载体,鼓励企业参与体育消费试点建设,认定一批县级体育服务综合体,推动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单位、项目)和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评选工作。加快推动“体育+”跨领域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与健康、旅游、教育等产业融合,大力培育体育消费市场。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创新适合体育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对相关体育社会组织和市场主体给予支持。

       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荣、民生改善、健身消费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统筹发展全民休闲产业。利用丰富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打造定向越野、徒步穿越、水上龙舟等项目。重点发展广清(佛冈)穿越等项目,引导相关体育产业良性发展。发挥民间体育俱乐部、体育协会的作用,在全县广泛引导更多群众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增加体育健身消费。

       三、保障与实施

       (九)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各级体育工作联席会议职责,协调解决全民健身重大事项和重大问题。各镇政府要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政府年度工作报告,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常抓不懈推动工作落实。强化统筹协调、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动员,明确责任分工,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针对短板弱项,细化配套政策措施,确保重要指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落地落实。各有关部门要将全民健身工作与现有政策、目标、任务相衔接,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规划,落实工作任务,加强政策协调联动,形成推进全民健身工作的强大合力。优化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完善全县全民健身信息发布、沟通、反馈平合,优化全民健身基础数据信息统计。加强全民健身安全监督管理,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检查评估工作。

       (十)完善资金投入

       增强全民健身战略财力保障,统筹安排一般公共预算资金和政府性基金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发展全民健身的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优化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先支持补短板、强弱项项目,重点支持农村地区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全民健身重点项目。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全民健身工作,加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力度,拓展经费来源渠道,形成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强化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金投入。

       (十一)完善体育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全民健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发展壮大全民健身人才队伍规模,优化队伍结构,提升人才质量。畅通全民健身人才流动渠道,促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完善管理制度和人才评价机制。健全县、镇、村(居)三级体育行政队伍建设,重视对基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中榜样人物的培育,坚持基层服务导向,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推进全民健身服务职业教育。加强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提高全民健身服务水平。

       (十二)完善信息化建设

       创新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从事前监管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统一,从一元服务供给机制转向多层次、多元化,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培育公共体育服务新型业态,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活力,努力形成多方共建的强大合力。推进“管办分离”,明确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协会和机构负责操办。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进移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有效融入全民健身服务管理,提升场地设施、体育组织、体育活动、健身指导、体质测定、运动处方、志愿服务等基本信息服务。利用数字化升级体育场馆,建设数字化室外场地设施。应用新媒体、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广泛宣传,提升全民科学健身意识。鼓励企业参与全民健身科技创新,支持与高校合作提升技术创新科研力量。

       (十三)加强监督指导

       建立健全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实施计划监管考评体系,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完善服务质量监测体系,建立群众评价反馈机制,形成包括媒体在内的多方监督机制。委托第三方开展社会满意度调查,发挥媒体等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在2025年对我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推进情况进行全面评估。

       (十四)加强宣传引导

       加大宣传力度,构建我县全民健身宣传新矩阵,线上线下齐动员,宣传普及全民健身政策法规、科学健身知识方法、典型案例、先进经验、先进人物等,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公益宣传。充分挖掘本土体育文化资源,发挥品牌特色,有效整合传统体育项目、体育名人、品牌赛事等,传播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
分享文章到
TOP 打印 关闭

相关附件

返回首页
粤省事
粤省事
政务微信
微信客户端
旅游美食
佛冈旅游美食
回到顶部